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S·拜厄特作为一名博学丰产的小说家、传记作家、评论家,著有十部小说,五部短篇小说集及数篇文论和传记。于1990年荣膺布克奖的小说《占有:一部浪漫传奇》使其一跃成为英国文坛炙手可热的作者。在作品《占有》中,拜厄特延续了以往小说中一贯对历史、文学界及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拜厄特将情感共鸣及知性亲密,而非纯粹的理性作为建立人际关系、探寻历史真相的基础。作为道德和人性核心的移情是形成利他性和互惠关系的基本要求。移情一词起源于德语词汇Einfühlung(情感代入),意为通过换位思考站在他人角度去理解体会别人的情感,达成短暂的身份认同。现今关于移情的研究成果颇丰,移情对于主体间关系和社会道德中的重要性已被深入探讨,关于文学作品的移情阅读也被广泛探究,主要途径为探讨作者在写作中采取的移情策略及读者对叙事移情的反应。本文根据当前移情理论及移情阅读实践研究,重点阐述了《占有》中两性关系、历史追溯和小说阅读过程中的移情行为。这本“浪漫传奇”不仅富于想象地讲述了基于情感及知性移情的热烈爱情故事,还包含因缺乏足够移情而导致的疏离关系。移情匮乏导致相互之间包容和理解的缺失,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对亲密关系造成了侵蚀破坏。本文以三对关系为例,探究自我封闭、价值观差异以及性别对立带来的移情障碍是如何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此外,本文通过考察作者对当下与过去的并置所引发作品中的角色及作品外的读者对文本、文学批评和历史真相的反思来探索移情的知性回馈。表现出移情匮乏的当代学者被主流话语支配,因而错失拥有宝贵的“占有物”及其背后历史真相的机会。相比之下,做出适当移情的罗兰和莫德则一方面接近了历史真相(知性回馈),另一方面获得了自我的完整性(情感回馈)。作者在浪漫传奇的叙事中也极尽移情叙事技巧来引发读者移情。虚实结合的细致背景建构提高了沉浸式阅读的效果,在读者与角色建立起亲密度和相似感,引发读者对作者及角色的认同感。在对罗兰这个不完美主角进行塑造时,作者在情节设定上也了采取多种方法促成情境移情及角色认同,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与作为“盗窃者”,也作为全文故事引发人之罗兰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