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字的研究》是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第一个案件,故事讲述了美国青年杰弗逊·侯波为了自己的爱人露茜而向摩门教复仇的经历;《人性的证明》是日本侦探小说家森村诚一“证明三部曲”中名气最大的作品,小说中的刑警栋居弘一良因为儿时的创伤向整个社会和人性的黑暗面发起复仇。复仇往往是大部分侦探小说中贯穿首尾的线索,影响着小说的情节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小说我们发现,《血字的研究》和《人性的证明》中的两个复仇者分别代表了侦探小说复仇故事的两种类型,即直接复仇与间接复仇。那么,如果将采取不同复仇方法的复仇者心理进行比较研究,将会为侦探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本文通过文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对侯波与栋居的复仇心理进行梳理分析。目的是通过对二者的复仇心理进行比较研究,来揭示作者如何综合运用人物的复仇心理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构建侦探小说的叙事结构。通过对两个复仇人物的分析,我们发现,复仇心理的产生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体自身利益遭到侵害后想要平衡心理的需求,外因是恶劣的外界环境对主体的压迫;从两个人复仇心理的性质和形成的模式来看,复仇心理可分为偏执型和理智型两种类型,心理形成模式则分为突变式和渐变式两种模式;复仇心理可对人物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影响作用,从而使人物有着不同的未来;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知,当人物的复仇心理是促使案件发生的原因时,小说中仅有这一条故事线,并且在结尾部分集中阐述复仇者复仇的原因,使得小说呈现出单一结构和线性叙事结构,为后世许多侦探小说提供了创作模板。当人物的复仇心理是促使案件得以侦破的重要因素时,小说中设置了多条故事线,在每条故事线中都提及复仇者的相关事迹与心理活动,使小说呈现出重复结构和非线性叙事结构,为侦探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