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衔接应用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cao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把典籍英译作为弘扬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有效载体。作为特殊的跨文化、跨语言的翻译活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作为典籍英译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多融合了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内容。近年来,许多学者多角度研究翻译学科,其中对翻译起重大作用的衔接与连贯研究不断涌现。前人的研究多从普通文本角度对翻译中各种衔接现象进行了阐释和叙述,而衔接在古典诗词翻译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各种衔接手段的探讨力求为译者提供多元视角来运用恰当衔接手段使译文更贴近原诗韵味从而达到与原诗一样的连贯效果。本文从衔接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各类衔接进行探讨。首先提出研究的原因与内容,介绍了文章写作的意义与思路;然后回顾了衔接理论在研究领域中的历史背景和中外学者对衔接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状况;文章的主体部分运用衔接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广泛存在的各种衔接现象进行了直接、新颖、独到、有针对性的阐释并分别举例进行实证探讨,诗歌例子主要从唐宋等朝代选取。本文讨论的衔接手段主要包括以韩礼德的衔接手段为出发点的照应、替代、省略、搭配和词汇衔接,修辞方面的衔接等。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衔接手段的分析,本文旨在注重实例分析和实际运用说明中外译者在进行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时需要对诗词的各种衔接手段加强关注,确立衔接作为篇章语义关系的地位,对不同的诗词整合不同的衔接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本研究针对译者在进行中国古典诗词英译重意象构造的同时还要注重形式衔接的特点,说明译者需要在衔接手段的作用下寻找平衡点来获得译文的连贯性,并在译文中适当保留与原诗词对等的美学效果。
其他文献
黄彤是清华镇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的儿子,生在茶乡,长在茶乡,从小耳闻目睹父辈种植茶叶的艰辛和获取收入的喜悦,便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从懂事起就立志要做一个服务茶农,对社会负责的
利用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3研究提高产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通过测定枯草芽孢杆菌C3抗菌物质对黑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设计6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