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档案意识属于档案意识的一部分,增强社会档案意识,能够有效地提升档案意识,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和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充分利用,为人类社会文化创造更大的财富。然而,由于历史和档案自身带有的保密信息等原因,导致我国档案事业一度处于低效率的状态,人们对档案的利用积极性不高,对形成的档案缺乏保护意识,缺少档案法制观念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体现出目前我国社会大众的社会档案意识依然有待进一步增强。在我国,修谱活动历来有之,大小规模不一,样式、结构、内容和载体形态各有不同,不仅有汉族人开展撰修家谱的活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也着手修谱活动,修谱的目的不外乎是追溯祖先,秉承先人的遗志,传承祖先优秀的美德、智慧,增强家族、宗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用祖先的辉煌事迹与功绩激励后世子孙等。小凉山彝族地区地处偏僻,早期与外界的接触与交流较少,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小凉山彝族地区封闭、落后的境况,就是在这样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产生了伴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修谱活动,并涉及到小凉山彝族地区范围内的各大家支,以家支为单位的修谱活动在小凉山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长期主要以口耳相传传承下来的家支谱系约自2000年成为支流,而取而代之的是各大家支集全体家支之力而开展的撰修家谱的活,修谱的最终成果依然是某一家支的完整的家支谱系,但载体不再是人们的头脑,而是以彝、汉文书写的纸质形态。从整个家谱的撰修过程来说,其包含了浓厚的档案学思想,一方面,档案学界本就有“家谱档案”或“谱牒档案”这一概念;另一方面,家谱撰修的整个环节都包含都与档案密切相关,如在撰修家谱的过程中首先要全面收集家谱资料,不管是留存于人脑的还是摘录于彝族古籍文献等其他书籍中的,然后要对所收集的家支谱系资料进行细致的考证、对照,对所收集的家支谱系中存在的谱系混乱、随意嫁接、遗漏等现象进行纠正,梳理出正确的、合乎辈分关系的家支谱系,还原谱牒档案的本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开放程度扩大和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得到提升,社会大众的档案意识有逐步增强的趋势,社会大众的档案意识增强了,人们就会考虑到社会生活中现存档案的价值,并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利用有价值的档案,小凉山彝族修谱活动是小凉山彝族地区人们自发开展的活动,从档案学的角度而言,这是小凉山彝族人民社会档案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社会档案意识在小凉山彝族修谱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无疑能够促进濒危的珍贵档案的保护以及对有价值的档案的积极开发利用,有效地挖掘档案中所蕴含的价值,扩展档案的利用范围,为人类社会造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当前我国社会大众的社会档案意识是不容乐观的,尽管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国社会档案意识相对而言还是较为低下,很多人不知档案为何物?不了解档案的价值,不曾去档案馆检索、利用过档案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我国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的原因有一下几点:第一,对《档案法》和相关档案知识的宣传不到位;第二,对档案的开发利用不足;第三,我国档案工作滞后;第四,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对此,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宣传《档案法》,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增强社会民众的档案意识;其次,进一步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加深社会大众对档案的认识与了解;再次,要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最后,要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