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沐恩新居为田野调查点,采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及个案研究的方法,分别从身份迷失、适应迷失、社会迷失、生存迷失及去留迷失等多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宁夏“十二五”期间,由政府主导,将宁夏隆德县部分乡镇居民迁入至该小区的劳务移民的搬迁背景,以及劳务移民在迁入新环境后对自身的身份归属,对新环境的适应及生计模式转变后在就业与心理活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困境,并探索出走出这些困境的有效途径。 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八县之一。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宁夏在“十二五”移民规划中实施了一种叫“劳务移民”的搬迁安置模式,将部分农民搬迁至城镇,以期搬迁对象能顺利地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然而从沐恩新居移民群体的生活现状来看,他们在身份认同、社会适应、就业选择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劳务移民在身份认同方面处于“非农非城”的模糊认知状态。其次,在社会适应方面,劳务移民对新环境的适应表现出一种心理上的适应迷失状态。再次,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劳动技能较差的劳务移民来说,就业与择业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最后,由于生计模式从“务农”到“务工”的改变,同时又无法获得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随之下降,使得劳务移民发出“回到过去”的呼声。 针对此,本文从政府、劳务移民自身及“第三群体”深入剖析造成这些困境与迷失的原因,并探索出解决的途径,以期实现劳务移民在身份转变、环境适应、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等方面的改善,最终从心理上对沐恩新居产生认同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