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IgAN(IgA nephropathy, IgAN)临床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并探讨HGF、TGF-β1及各临床病理指标指标在IgAN不同病理类型中的作用。方法(1)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病理科肾活检诊断的原发性IgAN446例,分为2001-2004、2005年、2006年、2007年四个时间段进行临床病理分析;(2)收集2008年4月-2008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病理科肾活检诊断的原发性IgAN76例,行常规HE、PASM、Masson和PAS染色,根据镜下特点分为轻度系膜增生、中到重度系膜增生、局灶增生或增生硬化性IgAN三组:检测患者的血压、尿蛋白量(24h)、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白蛋白(AIb)和脂蛋白a[Lp(a)];采用Katafuchi的半定量标准评分,计算相应的肾小球总积分、系膜增生程度积分、球性硬化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积分;免疫组化、RT-PCR方法方法测定患者肾组织切片中HGF、c-Met、TGF-β1水平,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46例IgAN:临床类型均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最常见(41.7%--60.5%),其次为肾病综合症(17.1%--28.7%)、慢性肾炎(10.6%--23.5%)、急性肾炎(1.7%--3.9%))、急进行性肾炎(1.3%--4.9%);病理类型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发生率逐年降低(66.7%--39.1%),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发生率逐年增高(12.7%--41.7%),2007年,FSGS(41.7%)所占全年比重首次高于MsPGN(39.1%);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及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均主要为MsPGN,其次为FSGS和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foc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sclerosis,FPGN)。(2)76例IgAN患者病理类型中局灶节段硬化型和局灶节段增生型总计高于系膜增生型,与上述报道相一致:随着病变的加重,与A组比较,B、C组血压、Lp(a)、尿蛋白量、Scr及各病理改变相应积分均有所增加,Ccr、AIb降低,除血压(AB组间及AC组间)、球性硬化及血管积分(A、B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B组比较, C组Scr及病理改变相应积均增高,Cc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A组比较, B组肾穿组织TGF-β1显著增多(P<0.01), C组降低(P<0.05);与A组比较,B、C组HGF面积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肾小管间质积分与肾小球总积分、系膜增生程度积分、球性硬化积分、血管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0.69、0.35、0.70、0.40,P<0.01);肾小管间质损害与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与收缩压、舒张压亦呈正相关(r=分别0.26、0.18,P均<0.05),与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相关;肾组织HGF阳性面积与Ccr、AIb呈正相关(r=0.76、r=0.60,P<0.01),与肾组织TGF-β1阳性面积无相关,与尿蛋白量、Scr、Lp(a)、肾小管间质积分、肾小球总积分、系膜增生程度积分、球性硬化积、血管积分显著呈负相关(r分别=-0.69、-0.65、-0.70、-0.76、-0.74、-0.69、-0.65、-0.54,P<0.01)。结论(1)FSGS病理类型在IgAN中所占比重有逐年增高。(2)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可表现为各病理类型,说明其临床表现不突出,但病理类型并不好。(3)动态监测Scr、Ccr对判断IgAN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4)病理积分与IgAN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判断IgAN预后的指标。(5)HGF随病变加重因消耗而明显减少,且与肾脏病理积分及临床指标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了其潜在的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