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中国分离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流行特征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n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革兰氏阴性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不断出现,而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仅能通过突变或者垂直传播不能完全解释实际存在的高耐药突变率以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其它抗生素耐药的强烈相关性,近期研究发现的质粒上携带的可水平传播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似乎解释了这种现象。目前已报道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并且在不同质粒环境和细菌种属中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第一种机制是Qnr介导的,目前已经命名的等位体有QnrA、QnrS、QnrB、QnrC、QnrD,第二种是喹诺酮外排机制,这种流行的染色体编码的耐药机制,也被发现由质粒上的QepA及OqxAB介导。另一种为Aac(6’)-Ib-cr,它是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的变异体,可以降低结构中含有哌嗪环氨基氮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活性。这些机制虽然仅介导低水平的喹诺酮耐药,但在体外治疗水平的喹诺酮类药物浓度下可有助于筛选出高水平的耐药菌株。为了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在我国的流行传播特点,本研究以大肠杆菌为模式菌,调查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在不同源菌株中的流行及分布情况,通过质粒接合实验获得不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阳性接合子并对其喹诺酮类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及其它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表型进行测定,分析PMQR基因对喹诺酮类药物MIC值的影响以及其同时转移的其它类型抗生素耐药基因;对某养殖场qnrS基因进行跟踪监测,以了解基因的流行分布及消长情况,对不同来源qnrS阳性菌株进行遗传关系分析,同时对qnrS阳性质粒大小进行初步鉴定,以了解qnrS基因的传播方式。1.不同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流行水平本研究通过PCR和测序方法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A, qnrB, qnrC, qnrD, qnrS, qepA, oqxAB和aac(6’)-Ib-cr)在1993-2010年间不同来源(人源、动物源及环境源)的大肠杆菌中国分离株中的流行及分布情况。在1022株细菌中,共检测到281株PMQR阳性菌株,阳性率为27.5%。PMQR基因在环境源菌株中流行率最高(36.4%),其次为动物源菌株(32.9%)和人源菌株(14.3%)。qnr, qepA, oqxAB和aac(6’)-Ib-cr的流行率分别为5.7%(58株),2.6%(27株),20.2%(206株)和4.9%(50株),未检测到qnrC和qnrD阳性菌株。其中qnr基因亚型包括qnrA1(1株),qnrA3(3株),qnrB2(1株),qnrB4(1株),qnrB9(7株),qnrB10(2株),qnrS1(35株)和qnrS2(8株)。首次在鸭源、鹅源菌株中检测到oqxAB基因。在机体内分离株中,PMQR基因在动物源肠道内菌株中的基因检出率为45.6%,显著高于肠道外分离株(23.7%),oqxAB在动物源菌株中的流行率为27.0%(181/671)显著高于人源菌株(5.2%,16/307)(P<0.005)为最流行的PMQR基因。在PMQR阳性菌株中,环境源菌株PMQR基因双阳性或三阳性率(68.8%)显著高于机体内菌株(15.1%),而在分离于动物源的菌株中,肠道内阳性菌株的基因双阳性或三阳性率为24.8%(32/129)显著高于肠道外菌株(6.5%,6/92),说明环境中及动物肠道内菌株可能作为PMQR基因的储存库,在PMQR基因的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种系发育种群表明,PMQR基因阳性菌株主要属于A和B1亚群。所有供体菌对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均表现敏感,而对其余9大类抗生素可产生耐药。除磷霉素和呋喃妥因这两种抗生素外,其余7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均可随PMQR基因一起转移。PMQR基因的转移可使接合子对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不同程度的升高。qnr基因对喹诺酮类药物MIC值影响大于其它类型耐药基因,不同作用机制的PMQR基因对喹诺酮MIC值的影响具有加和作用。染色体突变的累加是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对于喹乙醇这种喹喔啉类药物来说,染色体突变对它的MIC值影响不大,oqxAB基因是决定其耐药性的主要因素。2.qnrS基因在分离株中的流行传播特点选择qnrS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某养殖场不同来源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监测基因的流行水平、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共采集545份不同来源样品(包括鸡、鸭、鹅、污水、饮用水、泥沙、灰尘及饲料),分离得到379株细菌。各个来源的菌株中均可检出qnrS阳性细菌,该养殖场存在两种亚型的qnrS基因流行。环境源菌株qnrS的阳性率为29.2%,显著高于禽源菌株基因检出率(13.4%),新进的小鸡可迅速从养殖场其它源菌株中获得qnrS阳性基因并且在鸡群中流行。通过对养殖场qnrS阳性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分离自相同养殖场的大部分菌株相互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远,但也有显示相同带型的不同源菌株;对全国范围内的qnrS菌株分析也得到相似结论,即大部分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在某些养殖场内也存在阳性菌株的克隆传播。通过对质粒大小鉴定可知,不同qnrS阳性质粒大小从30kb-300kb不等,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总之,qnrS基因在小范围内可进行接触及食物链等方式进行克隆传播,但主要是通过质粒播散或者通过整合子等水平传播模式进行传播流行。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因此情境创设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的手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探讨了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境创设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09-01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
【摘要】现代篮球比赛攻守对抗激烈,在比赛过程中谁能控制比赛的节奏,谁将控制住比赛的主动权。树立正确的防守观念、运用多变的防守策略、掌握全面的防守技战术,在比赛中尤为重要,本文采用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篮球比赛中的防守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篮球比赛 节奏 技战术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14-01  一、研究目的
【摘要】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必须把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关键词】教 玩 小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目的 逆反心理 新课标 新课改  【中图分
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三维动画制作课程,该课程对于动漫人才的培养和推进动漫产业技术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析三维动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具体方法,期望能够抛砖引玉,推动我国三维动画教学的发展。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主要寄生在细胞内,感染弓形虫的地区是呈全球式分布的,但不同的区域感染弓形虫的概率存在差异。当速殖子快速生长时,Th1型细胞免疫应答被快速诱导,
考核模式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通过课程考核,可以让学生领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园林美术与制图》是园林专业课改课程,两年的教学实施取得了良
【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前提,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对体育场地工职业岗位进行整体调研和分析,培养具有从事体育场地管理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融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对《体育场地管理》课程进行重构,构建以会操作、会维护、会管理的“三会”课程体系;实施以工作过程任务化、能力训练项目化、组织教学情境化、考核评价成果化、师资队伍团队化、教学方
【摘要】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稳定关系到高校的和谐发展。目前各高校在贫困生资助方面都有一套完备的体系,经济上的资助有助于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但如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对他们进行有效激励,使贫困生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 物质资助 心理健康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逐渐受到重视,该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逐渐提上了教学变革的日程。就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未具备完备的教学知识体系,目前教学现状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知识表述困难的现状为切入点,结合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对教学活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代性发展。  【关键词
【摘要】针对现代设计方法课程,列举了适合机械工程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对教学中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在参考其他高校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 MATLAB编程 机械工程 本科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2-02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了“优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