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8Zn-3Bi-X和Sn-3.5Ag-xZn无铅焊料与Cu基板界面反应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子封装中,焊点连接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形貌及其厚度直接影响着焊点的可靠性。Cu是目前电子封装中最常用的焊盘材料。因此对焊料合金与Cu基板的界面反应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在Sn-8Zn-3Bi无铅焊料中分别添加少量的Ag、Ni和Cu元素后,分析添加的合金元素对焊料与Cu基板的液/固界面反应和高温时效中固/固界面反应的影响。同时还研究在Sn-3.5Ag无铅焊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Zn元素,探讨了Zn含量的不同对其与Cu基板在250 oC界面反应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演化的影响。在250 oC反应过程中,Sn-8Zn-3Bi/Cu界面处生成了Cu5Zn8和CuZn5两层金属间化合物,当添加少量的Ag元素时,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层为Cu5Zn8和AgZn3。并且随着Ag含量的增加,界面处和焊料内部的AgZn3化合物也会增加,从而抑制了Zn和Cu原子的扩散与反应,降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当添加少量的Ni元素或Cu元素时,界面处主要生成了Cu5Zn8金属间化合物层。焊料内部分别形成Ni5Zn21和Cu5Zn8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Zn原子向界面的扩散速率,进而有效抑制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在不同的样品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随时间的变化都符合抛物线定律,说明界面反应均为扩散控制。在150 oC高温时效过程中,Sn-8Zn-3Bi-X/Cu(X=1Ag、1Ni和1Cu)界面处Cu5Zn8层随时效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厚,而Sn原子会扩散至Cu基板一侧形成Cu6Sn5。但与高温时效中的Sn-8Zn-3Bi/Cu界面相比,添加Ag、Ni和Cu元素的样品中,界面处Cu5Zn8层的厚度较小。这说明在高温时效过程中,Ag、Ni和Cu元素的添加可以降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提高焊点的可靠性。Sn-3.5Ag-xZn(x=1、3和7 wt.%)与Cu基板的液/固界面反应的研究表明,焊料中Zn含量的变化显著影响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形貌及厚度。当添加1 wt.% Zn时,反应初期界面形成了Cu6Sn5和CuZn两层金属间化合物,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uZn层逐渐剥离进入焊料,并且逐渐分解。当Zn的含量为3 wt.%和7 wt.%时,界面处形成了Cu5Zn8和Ag5Zn8两层金属间化合物。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Sn原子扩散进入Cu基板并与Cu原子反应生成Cu6Sn5,同时Cu原子向焊料扩散,导致Ag5Zn8转变成(Ag,Cu)5Zn8。与Sn-3.5Ag-3Zn/Cu相比,Sn-3.5Ag-7Zn/Cu界面处的Cu6Sn5层较薄。通过测量三种样品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发现添加3 wt.% Zn的样品中,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层最薄。
其他文献
2014年11月,大连地区某大菱鲆养殖场发生病害并伴有死亡,主要症状为吻部下颌明显出血,腹腔积水,肝脏充血,肠道出血有白便。从患病大菱鲆肠道中分离出1株可在硫代硫酸盐—柠檬
大量的研究发现,液态金属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状态和性质,而作为初始状态的液相又与金属的最终凝固组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原本属于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液态
目的探讨硒对硝酸镓治疗骨质疏松的骨镓沉积的阻止作用。方法将骨组织溶于盐酸溶液,处理后在波长557.0 nm测定其吸光度以计算含镓量,在422.7 nm测定其吸光度以计算含钙量;用钼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双体分布函数、键型指数法和团簇类型指数法(CTIM)等微观结构表征方法,以及基于CTIM的团簇跟踪技术,从微观结构的不同方面,系统研究了液态金属
从媒介融合这一背景环境入手,将我国节目主持人的从业情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当前面临的困境,探究在媒介融合、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受众喜好多向时,节目主持人该如何适应
<正>急性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疾病,早期为化脓性肺炎,继而坏死、液化、脓肿形成。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内科常规治疗为全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