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粮食生产情况不仅仅是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更是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特别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保障粮食的安全发展具有深远的的意义。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人口总量大,相对来说粮食的需求量也大,但是粮食生产安全薄弱的基础成为了羁绊。伴随着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粮食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了刚性增长,同时不断进行的城镇化建设,使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但不断缩减的耕地面积,日益匮乏的水资源,急剧变化的气候条件,也成为了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场因素的不稳定也造成了粮食出售价格较低,生产成本大,农村家庭收入渠道单一,单纯的从粮食生产得到的收入难以满足家庭生活需要,严重的影响到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二零零四年我国农业税这一政策取缔以后,在全国上下迅速推行粮产品直接补贴,并且十多年以来,党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高度重视我国农村地区的粮食发展问题,并与先后推出了:农民耕种直接补贴政策、农作物资本津贴和农产品良种津贴这三种扶持制度。农产品扶持政策下达以后,降低了粮食生产的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的热情、促进粮食数量的稳定增收、农民收入普遍扩大,这些扶持政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现阶段以来农村区域迅速发展,农产品扶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补贴脱离补贴对象、补贴精准度较弱、补贴效益递减、补贴发放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