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苯丁酸钠对甲状腺滤泡癌细胞CGTHW-1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为甲状腺癌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步骤:第一阶段:CGTHW-1细胞以含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培养,待细胞基本长满培养瓶底壁时,胰酶消化,离心,接种于2个或多个培养瓶中,继续培养,传代。第二阶段: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GTHW-1细胞分组接种于三个96孔板,使每组样本处于不同浓度苯丁酸钠(1mmol/L、2mmol/L、3mmol/L、4mmol/L、5mmol/L等)干预下,再放入培养箱中分别孵育24 h、48 h、72 h后,倒掉上清液,每孔加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200μl,摇匀,使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计算苯丁酸钠对细胞的抑制率,以确定细胞对苯丁酸钠的敏感程度,决定下阶段对CGTHW-1细胞干预的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第三阶段:分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实验组癌细胞用终浓度为4 mmol/L的苯丁酸钠处理,培养72 h。将Transwell小室放入24孔板孔洞中,小室内为上室,24孔板孔洞为下3室,中间有聚碳酸酯膜相隔,在聚碳酸酯膜上室侧铺盖基质胶(Matrige1),在上室放置CGTHW-1细胞,下室加入3T3细胞(鼠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具有肿瘤细胞趋化作用),培养20-24 h,当下室底部出现穿过transwell上小孔的癌细胞时,对聚碳酸酯膜下室侧癌细胞进行HE染色。在光镜下计数穿过聚碳酸酯膜肿瘤细胞数,将5个视野的平均细胞数定义为肿瘤细胞的侵袭力。第四阶段:将人甲状腺癌CGTHW-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苯丁酸钠处理,细胞分组如下:对照组、4 mmol/L组、6 mol/L组.。培养72 h。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摄片,每组随机测定5个视野的光密度,以其平均光密度值表示蛋白表达的强弱,进行统计学处理。第五阶段:选用5份标本,每份标本同时培养2瓶,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实验组癌细胞用终浓度为4 mmol/L的苯丁酸钠处理,培养72 h。提取各组总RNA,进行逆转录反应,取扩增产物在1.0%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在紫外光下观察摄片并测定光密度值,以每组5个视野的平均光密度值表示mRNA表达的强弱。结果:(1)苯丁酸钠作用下CGTHW-1细胞的浸袭能力降低(p<0.05)。(2)苯丁酸钠作用下,CGTHW-1细胞中的MMP-9、TIMP-1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3)苯丁酸钠作用下,MMP-9、T1MP-1 mRNA的表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苯丁酸钠可能通过下调与CGTHW-1细胞浸润转移有关的MMPs和TIMPs的表达进而抑制CGTHW-1细胞的浸转润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