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契的“一致而百虑”思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es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具体真理是认识论中的一大难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这个问题表现为言、意能否把握道的问题,老庄和《易传》分别用“破”和“立”的辩证法进行了回答。康德区分了现象世界和物自体,认为物自体是无法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者则在实践基础上肯定了人能认识具体真理。冯契先生用“一致而百虑”的观点回答了逻辑思维如何认识真理问题。他把“一致而百虑”看作一条认识发展的规律,在“一致”和“百虑”的辩证运动过程中获得具体真理。同时,“一致而百虑”又是一条辩证逻辑思维规律,在“一致”和“百虑”的运作过程中反对独断论和相对主义。在价值层面上,冯契强调“一致而百虑”对培养平民化自由人格和社会发展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指导意义。冯契的“一致而百虑”观点与其哲学体系中的工夫本体论、转识成智以及协商民主政治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一致而百虑”以上六组关系的考察,我们看到了“一致而百虑”在冯契哲学体系中的丰富意蕴,并指出了“一致而百虑”的适用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他文献
气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儒家对气节观念和行为的发展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宋朝末年,面对蒙古入侵,涌现出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批践行儒家气节观念的人士,但与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其应用研究亦被国内外学者深度关注和广泛开展。融入时代和地域因素,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STS”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的科学技术实践紧密结
科学最初起源于业余爱好者的探索活动。随着科学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家也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到了二十世纪,职业科学家几乎包办了所有科学领域的研究,尤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时间节点,“大科学”的出现几乎使业余科学研究销声匿迹。但近二十年来,在天文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发展出的有大量普通公众参与的科学研究逐渐成为一种新浪潮,我们将这个新浪潮称之为公众科学。目前,我国无论是学界还是民间对
本文是关于对马克思的社会理想——“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的文本解读及其当代阐释。马克思关于未来理想社会——对“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探索和追求是研究马克思整个理论学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