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集体记忆与个体想象——从安塞姆·基弗的艺术谈起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讨论艺术社会学视点下当代艺术创作中集体记忆与个体想象的关系。文章首先从当代艺术的表达形式的多元化分析了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简要解释了艺术在社会学角度下的名词含义,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应用于当代艺术研究的可行性,揭示了当代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社会公共性和社会价值;尤其梳理了以哈布瓦赫提出的“集体记忆”为主的研究理论背景。文章的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集体记忆与个体想象在当代艺术史中的个案研究。首先以德国当代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艺术为例,从历史事件留下的集体记忆到艺术作品中出现的集体记忆元素,和取材自德国历史及神话等多方面皆表现了集体记忆对于艺术家个体精神世界的重大影响。从“集体记忆”这一理论出发对于安塞姆·基弗艺术创作母题进行了分类,跟随德国的历史,人文,传统,文学一步步的梳理了艺术发生的背后的心理原因,也正是基于对安塞姆·基弗艺术深入的研究同时引领出了关于德国二战后艺术发展的一系列过程,对安塞姆·基弗前后的艺术家包括博伊斯,里希特,吕佩尔茨,伊门多夫等艺术家的不同艺术作品的背后隐藏的关于共同的集体记忆所引发的联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接着文章再从中国语境下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个案中的艺术创作同样存在的集体记忆映射对创作者个体情怀的影响。  文章不仅对于社会学的集体记忆理论做出了梳理同时还将这一理论横向切入当代艺术的个案研究,从艺术家所处的庞大集体记忆入手,对其国家、民族、个人的历史和记忆做出了比较和分析,试图揭示艺术家思想深处的文化根源,破译其作品中复杂的象征符号所代表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最后对艺术社会学视角下当代艺术创作中集体记忆与个体想象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进行简要的总结。  希望通过此文,跳出艺术研究的固有模式,把个人意识和社会历史脉络联系起来,把个人生活世界与集体的世界观链接起来。从艺术家的个案中寻找集体记忆的元素,对其进行历史,社会背景的考证,并将这些集体记忆元素与艺术家本人的精神世界和个体想象进行相互的关联性研究,指出艺术创作中集体记忆对于个体想象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分析个体想象的主体性及其对集体和社会进行怎样的反叛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布鲁菌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为布病的住院患者为布病组,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血生化检测。结果布病组共纳入患者396例,其中男性298例、女性98例;
民俗即各地域、各民族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和文化的格式,配合各种民俗事象而创作、应用、交流、传播的民俗美术品类丰富繁赜。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给皖北临涣镇留下辉煌
期刊
本文借用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提出的“刺点”这一概念来对绘画当中的叙事性进行探讨。罗兰巴特指出,刺点是照片中一种异质的要素,并根据是否具有刺点这一特征将照片分为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