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主要病害,居中国油菜三大病害之首[1],有油菜中的“癌症”之称,为了解油菜对菌核菌引起的菌核病的抗病机制,提高油菜的产量,选育出油菜抗菌核病的优良品种,本文试图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找到油菜中抗性较高的品种,以及抗菌核病的差异基因片段,从而为油菜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1.利用牙签接种法,对实验地盛花期的7个油菜品种进行菌核病的鉴定,从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抗性指数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主要病害,居中国油菜三大病害之首[1],有油菜中的“癌症”之称,为了解油菜对菌核菌引起的菌核病的抗病机制,提高油菜的产量,选育出油菜抗菌核病的优良品种,本文试图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找到油菜中抗性较高的品种,以及抗菌核病的差异基因片段,从而为油菜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1.利用牙签接种法,对实验地盛花期的7个油菜品种进行菌核病的鉴定,从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抗性指数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以湘油15为参照品种,98c40×湘油15、98c40×M004属于高抗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杂交稻的耐盐性和抗旱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对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4008S的12个转DREB1A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水稻对照品种4008S进行了抽穗期直接干旱胁迫和苗期不同浓度与不同时间的盐胁迫处理,测定了12个转DREB1A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水稻对照品种的胚根长、胚芽长、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以15%PEG-6000作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处理7
研究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和筛选水稻高温特异表达基因,对于了解高温热害机理、培育耐高温水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籼稻43S和爪哇稻改良品系770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作为研究材料,利用温室对处在抽穗扬花期的各水稻株系进行高温处理,统计各水稻株系的结实率。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耐高温水稻株系07C1590穗在高温和自然常温下的表达差异,筛选高温特异表达基因片段,得到了如下研究结果:1高温处理
本论文主要针对洞庭湖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希望通过使用抗虫棉,地膜覆盖,植物源农药等方式,减少湖区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经过综合研究,得出结果如下:1.通过实地观察,覆膜棉田与不覆盖棉田相比,杂草的发生有明显的减少,在整个棉花生长过程中,地膜覆盖的棉田完全控制了杂草的生长,而不盖膜的棉田,杂草发生量达到每平方米13株左右,农民为控制杂草生长,一般施用除草剂3次,有的有4次,还有
通过棉株不同部位节位、不同节位取样长度、不同扦插深度、不同生根药剂等试验,对影响棉花扦插成活的部分因素和扦插苗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长度的棉花节位插穗,都能扦插成活,成苗率以5 cm和8 cm长的插穗最好,在扦插成苗后的新茎高和新叶数调查中杂交种优于常规种,试验范围内同一品种中插穗长的优于插穗短的。2.药剂处理对棉花节位插穗成活率影响不大。生根剂、甲基托布津、多菌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稳定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粮食供给。研究控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对于构建理想的水稻株型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个T-DNA插入的多分蘖矮秆水稻突变体Oshyll为材料,通过TAIL-PCR定位到一个与拟南芥HYL1 (Hyponastic Leaves 1)同源基因OsHYL1。HYL1基因编码一个双链的RNA结合蛋白,在植物microRN
种子含油量是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黄籽油菜的含油量一般高于黑籽、褐籽,且黄籽油菜具有种皮薄、色素少、杂质少、纤维素含量低、油清澈透明、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本研究主要采用芥菜型黄籽油菜的外植体,通过构建转录因子基因TT2表达载体,建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鉴定其功能。本研究以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无菌苗不同时期的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下胚轴上段、中段和下段的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是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大宗中药材。全株均可入药,尤以块根为佳。由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需求也是逐渐增多。因此,连年来的过度采挖,野生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各地也开始了的人工栽培,所以一个优良的人工栽培品种就显得非常重要。植物多倍体由于抗逆性好,各种有效成分也较多,一直以来都是植物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何首乌三
在对油菜脂肪酸合成的研究中,对其相关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SSH文库的EST序列,筛选得到了一个与拟南芥At3g20370有高度相似性的具MATH结构域蛋白的基因,命名为BnaMT-1。本研究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甘蓝、白菜、甘蓝型油菜种子不同发育时期BnaMT-1基因的表达谱,发现该基因在三种植物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为了研究该基因在油菜种子发
BNS是河南科技学院培育的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因其育性规律和特点尚未明确,2006-2009年,以BNS和对照百农矮抗58、扬麦13为材料,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BNS生长发育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麦出苗-拔节阶段和全生育期逐渐缩短,拔节-抽穗和抽穗-成熟阶段表现为早播时延长,晚播可以缩短生育进程。小麦生育阶段受光温和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影响,主要与生育期内
野生稻中蕴藏着丰富的抗病虫、抗逆、抗低温、耐干旱、耐贫瘠等抗逆优良性状基因,在现代水稻抗性育种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当今一些模式植物如拟南芥的DREB转录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DREB转录因子的表达受非生物逆境胁迫,如干旱、高盐、低温、冻害等逆境胁迫的诱导,在植物对逆境胁迫与激素应答反应中发挥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茶陵野生稻为材料,针对DREB转录因子开展了研究,在低温胁迫下通过分离野生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