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ry0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睡眠障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可达60%~80%。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leep apnea syndrome,SAS)、失眠症、日间嗜睡、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和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这些表现不单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增加终末期肾病( 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率,进而影响ESR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因此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寻找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情况,并研究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护理干预。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收集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3个月。所选研究对象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4~5小时,每次超滤量0.6~5.5升(每周透析2次者每次透析5h,每周透析3次者每次透析4h)。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呼吸、肝脏及血液系统疾病者;原发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具有活动性疾病者;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者;有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疼痛、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等因素引起的失眠。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调查患者的睡眠质量,依据年龄、透析年限、睡眠质量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将调查后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即PSQI评分>5分)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3个月后再次应用PSQI量表评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PSQI量表各个项目评分及总评分。   结果:根据PSQI得分,6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有54例(79.41%)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即PSQI>5分)。本研究将68例患者分为≤60岁组(32例)和>60岁组(36例)。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在PSQI总分、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方面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透析年限的患者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各方面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睡眠质量好与差的组在年龄、透析年限、血红蛋白(HB)、Kt/V、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方面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在性别、脱水量、是否合并高血压、白蛋白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患者PSQI总分与年龄、透析年限、PTH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而与性别、脱水量、是否合并高血压、白蛋白方面无相关性。经过对之前调查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即PSQI评分>5分)的5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临床护理干预,再次应用PSQI量表评分,并对护理干预前后PSQI量表各个项目及总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PSQI总分五个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应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2.患者的年龄、透析年限、血PTH水平、透析充分性及贫血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3.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
其他文献
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心房电生理重构及结构重构关系密切。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
目的:为了评价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不良情绪及免疫调节状况的作用,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社会支持评分和血清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以评价心理干预的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的声脉冲辐射力技术测量肝脏剪切波速(SWV)的方法学以及剪切波速测量在评价肝纤维化程度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使用ACUSON S2000超声仪,分别由
[目的]遗传因素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新生儿多发畸形是出生缺陷的最常见类型,而具有多发畸形临床表现的患儿中约25%有染色体结构异常,引入新的分子核型技术对此类
目的: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在全世界癌症所导致的死亡中排第二位。本文对进展期胃上部癌与胃中下
作者简介:  彭秀川(1980-10),男,土家族,湖南工程職业技术学院土木系讲师,工艺美术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期刊
颅脑肿瘤中脑转移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原发灶可来源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其中尤以肺癌多见。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有大约50%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