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形貌可控的二硼化锆粉体制备及生长机理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uinthe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硼化锆(ZrB2)超高温陶瓷因其熔点高、导热系数高、热震性能好、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优异等,已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热保护系统及火箭推进系统等部件最有应用前景的候选材料。但是,ZrB2陶瓷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ZrB2粉体的质量。利用传统方法,如固相法合成的粉体,由于粒径较大、形貌不均匀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精密设备的性能要求。因此,制备出工业生产可用、粒度形貌可控的ZrB2粉体是高温陶瓷材料领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推进ZrB2陶瓷粉体的应用和研究,本课题采用溶胶-凝胶协同碳热还原法来制备ZrB2粉体。通过控制原料配比、凝胶温度、热解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分散剂的使用等因素进行了ZrB2陶瓷粉体粒度和形貌可控性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凝胶-溶胶和碳热还原过程中的具体反应过程,掌握控制ZrB2陶瓷粉体粒径和形貌关键因素的机制,为实际生产ZrB2超高温陶瓷提供纯度高、粒径小以及形貌均匀的ZrB2粉体。本课题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以硼酸、山梨醇和正丙醇锆分别为实验的硼源、碳源和锆源,采用溶胶-凝胶协同碳热还原法制备出了晶相单一且粒度细小的ZrB2粉体。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对产物的纯度和形貌有较大影响,当硼锆摩尔比为3,碳锆摩尔比为11,乙醇和乙酸体积比为2:5,凝胶温度为70℃时,可在相对较低温度(1300℃)热解得到ZrB2粉体,且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ZrB2粉体的纯度也越高,当热解温度为1550℃,热解时间为30 min时所得到ZrB2粉体的粒度和形貌等综合性能最好。ZrB2粉体的粒径约为300~500 nm,氧含量为1.29 wt%,比表面积为27.6 m~2g-1,但粉体仍存在一些团聚现象。进一步,我们研究了ZrB2前驱体凝胶网络的形成原理和碳热还原的具体过程。前驱体凝胶中可能含有Zr—O—C—B和Zr—O—Zr共存的三维凝胶网络,在碳热还原时可诱发两种不同的反应途径,不仅降低了合成温度,而且使得反应更为均匀和彻底。(2)超细粉体由于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引起团聚,从而会降低陶瓷粉体的烧结活性。针对ZrB2粉体的团聚问题,我们通过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不同的分散剂(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络烷酮(PVP)以及油酸(OA)),来提高其分散性。结果表明:PVP和PEG对ZrB2粉体的分散效果影响不明显,而OA显著改善了ZrB2粉体的分散状态。OA包覆在ZrB2前驱体表面,降低了表面能,在后续热处理过程中,抑制了颗粒的聚集长大。此外,OA的加入不仅减小了产物粒径,而且对碳氧含量的降低也起到了明显效果。当加入3 wt%的OA时,获得分散性最好,颗粒边缘最清晰的球状粉体。ZrB2粉体的颗粒尺寸大概为200~300nm,氧含量低于1 wt%,比表面积可达到119.2 m~2g-1。
其他文献
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与恶化,研发出更宽频、更高效、更轻薄、更稳定和更低廉的吸波材料迫在眉睫。软磁铁氧体固废是一种源于磁性器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它拥有良好的磁损耗性能与低廉的价格,通过处理足以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吸波材料。本文尝试使用磁分选和膜过滤等方法提纯锰锌铁氧体固废,通过离子掺杂与聚合物复合这两个方向强化固废的微波吸收性能。利用机械合金和高温烧结法将Zn2+和Mn2+掺
近年来,中国加快建设高速铁路网,高铁运营里程和动车组保有量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动车组检修任务增长迅速。动车运用所的调车作业作为检修流程中的必要作业,占检修作业中的较大比例。执行调车作业时,需要考虑调车作业的进路冲突和作业线的占用情况,因此,调车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随着检修任务的增加,运用所调车作业的规模增长迅速,调车作业计划变得越来越复杂,编制调车作业计划越来越困难,因此对自动化编制计划的需
本论文通过自筛获得能高效利用木糖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微生物,针对性状优良和产油率高的菌株进行了发酵优化,并进行了替代碳源制备和药用辅料的初步探究,具体结论如下:(1)从安徽省各区域代表城市的牛排泄物中通过平板初筛,摇瓶发酵得到14株微生物,通过基因测序、生理生化分析等手段进行菌种鉴定,综合产油率、木糖利用率和获得的油脂组分得到一株产油率高(15.65%)、木糖利用率高(68.56%)、油脂组分较为单一
基于层析成像基本理论,本文在光学领域,结合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理论,研究设计了一套单元探测器光学层析扫描幅度调制成像系统。针对目标物体二维图像的光学成像特性,基于层析成像基本理论,研究了二维图像光信息的投影光路。旨在使用单元探测器获取目标物体二维图像在其所在平面内不同角度下的一维投影信号。进而搭建光路进行试验,结果展示了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其次,本文将光学层析成像基本理论与幅度调制和解调理论有机结合
烧结NdFeB磁体作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磁性能,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其自身为多相结构且各相之间电位差差异较大,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从而限制了其发展。因此,如何提高烧结NdFeB磁体的耐腐蚀性能成为这一领域的关注重点。金属镀层被广泛应用在NdFeB磁体表面防护领域,但是Zn、Al等是活泼金属,如果未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会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反应。钝化是一种通过增强表面密度提高耐蚀性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期,对隧道安全的检测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工检测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快速、精准的检测要求,目前已逐渐被基于目标检测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取代。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地铁隧道裂缝检测系统,搭建改进的YOLOv5目标检测模型,建立地铁隧道病害数据集进行训练,实现裂缝等病害区域的快速定位和分类,并提出裂缝提取算法提取裂缝特征,实现裂缝
W-Cu-Ni复合材料因其优异性能作广泛应用于电触头材料。但是W、Cu两元素互不相溶、互不浸润,限制了W-Cu基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本文通过掺杂Zr、Ti合金元素,采用高能球磨制备多元掺杂W-Cu-Ni/Y2O3复合粉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新型W-Cu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Zr、Ti掺杂比例,不同含量对W-Cu-Ni/Y2O3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掺杂Zr、Ti
“十四五”规划中专门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然而,中国的地形是多山岭和重丘,约占全国2/3。在建设高等级公路与铁路的过程中,为了减少里程、节约能源,不可避免地要修建大量的隧道。隧道的建设无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隧道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隧道火灾问题。以往国内外学者针对交通隧道火灾研究,大都默认隧道内同一时间仅发生
地下水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很多,污染物种类更是繁多,其中DNAPLs影响最为严重。由于DNAPLs与水不相容,在重力、粘滞力和毛管压力的作用下运移,最终会残存在运移路径中,使得污染修复起来很困难,形成了地下水长期的污染源,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裂隙是地下水三大贮存介质之一,由于其空间分布的随机性跟非均质性,受到DNAPLs污染后更难治理修复。所以,如何精细刻画裂隙介质中DNAPLs运移机制,为地下水污
甘肃省临夏州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结合全州农机化发展工作实际,紧盯目标,狠抓落实,全面推进了全州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同时,重点围绕全州提出的农业7大主导产业,强化了农机科技队伍建设,为临夏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农机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