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苯氧胺对兔耳创面增生性瘢痕形成影响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n2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三苯氧胺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生成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某些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探讨三苯氧胺在体内环境中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评价其抗瘢痕增生的临床应用潜能。 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雌雄不拘,雌兔未孕,随机平均分为5组:A、B、C、D为三苯氧胺实验组,E为对照组,每组12只。2.实验前准备:称重、编号,并记录,实验室温度调至20-25℃。3.麻醉:用10%水合氯醛溶液做腹腔注射麻醉,成功后,固定白兔于操作台上。4.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2.5%碘酊及75%酒精消毒兔耳腹侧,在每只兔耳的腹面避开血管做4个2.5cm×1.5cm大小长方形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深至软骨表面。创面之间相距2cm,共做创面480个。术毕用酒精消毒外涂红霉素眼药膏,无菌纱布包扎创面,每日以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碘伏擦拭消毒直至创面愈合。5.观察愈合过程、采集标本:实验组于手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0.2%三苯氧胺溶液剂量分别为1ml/d(A组),2.5ml/d(B组),5ml/d(C组),10ml/d(D组),对照组只以正常饲料喂养。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愈合情况,于术后30、60、90天三个时间点切取增生的瘢痕组织,通过组织形态学及TGF-β2含量变化的观察来判定三苯氧胺对兔耳瘢痕形成的影响。6.标本制作及观察方法:收集三个时间点瘢痕组织,每份标本一分为二进行处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烧伤后6小时内切痂(即超早期切痂)的可行性及其对循环中细胞因子含量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影响.结论:1从本实验可以看出,尽管手术和麻醉可以
本实验通过对比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自主呼吸模式,压力预置型模式,容量预置型模式(双重控制通气模式)对ALI/ARDS患者的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等的影响,得到某些启示,寻求临床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胸主动脉损伤模型,观察罗格列酮对血管再狭窄的影响,测定罗格列酮对MMP-9 mRNA及蛋白表达以及血浆TXB和ET-1浓度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治疗血管再狭窄
本文探讨合成中性树脂一次性血液吸附器(HA-330,珠海丽珠生产)和一次性活性炭(YTS-200,河北廊坊生产)血液吸附器(F6透析器)串连低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