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考察及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关系的改善与协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研究课题中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城乡关系状况影响着这个国家整体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央决策者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产业政策和战略,这对城乡关系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实现重工业优先的战略,在中国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积累,二是劳动力安置。1954年中国建立起基本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同时,在城市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农村则凭借人民公社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这样,城市与乡村就成为两个相互隔离的社区。改革为中国城乡关系的改善与协调发展带来了机会。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发展摆脱了原先的发展轨道。城乡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农村市场有了较大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兴起推动了城乡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也有新的进展。同时,新的矛盾的出现影响着城乡关系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中国城乡的发展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获得成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有密切的城乡交往。这种城乡交往,不只是一般商品的相互买卖,而是以生产要素(资金、劳动力、资源等)在城乡之间重新组合为特征,以城乡生产过程的交融为内容。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农村在生产要素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要完善和协调城乡市场结构,改变城乡市场的不平衡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协调对策。要扩大工业产品在开拓农村市场中的作用,促进农村集市贸易向高级形态转化,同时深化工业消费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 城乡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主要涉及到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协调发展。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围绕这两个方面,正确处理城乡产业变动中的资源配置和利益配置关系,改变农业、农村经济和落后地区的被动和不利地位,不断深化和扩展二元经济向一体化经济转变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城乡产业有机结合和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要加速协调工业化进程,以取代原来重工业优先的片面工业化战略,还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城市农业,实施城乡双重工业化战略,以促进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还必须与城乡社区的协调发展相结合。为推动城乡社区的协调发展,要根据我国地域间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的城市化道路。要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逐渐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分割状态及不平衡状态,实现城乡融合与一体化。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两项改革的顺利椎进,将会使城乡分割的局面大为改观,推动城乡社会的融合与城乡关系的改善。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财政分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财税分配体制对农村收入分配的“越位”与对农村公共投资的“缺位”现象,针对财政分配的公共“越位”与“缺位”
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把财务管理职能区分为所有者财务管理的职能、管理层类经营者财务管理的职能、财务经理财务管理的职能、一般员工财务管理的职能等层面,充分考虑到委托代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对防范我国泡沫经济的几点启示郭金林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阐述了虚拟资本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至今仍末过时。它对于如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目的:以医学生为被试,探讨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中文修订版,一般拖延量表(GPS)和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其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组织中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导致周围神经炎症及髓鞘脱失川,严重病
煤芯采取率的高低是提高煤田地质勘探工程质量,是地质研究和地质报告编制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的关键。近年来我队在煤田地质勘察过程中,根据施井田所遇到的不同地层,采取有效
董其昌作为明代书画大家,禅学意象在其山水画中得到了良好体现。本文分析了禅学思想在董其昌山水画中的体现,从在笔墨中勾勒山水意象、在章法中构建画面物象,以及在意境中融
《大明会典》是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基础性资料,有《正德会典》和《万历会典》两种,后者是对前者的增补,篇幅更大、内容更丰富。《万历会典》作为明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典籍,其中
慕课(MOOC)是近年来新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上,能够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拓展教学内容,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为高职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
用两种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线性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研究了放电时间、放电功率、单体的初始浓度及溶液的pH值等对聚合产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