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la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贸易自由化的号召下参与并扩大着国际贸易的进程。从本质上来讲,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都是为了在本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贸易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因此贸易条件作为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出口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各国在参与国际贸易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它的优劣直接涉及到各国切身的贸易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并且贸易结构逐渐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的结构,快速的增长和贸易结构的转变是否为我们带来了应得的贸易利益呢?本文以衡量贸易利益的标准——贸易条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分析了我国各项主要的贸易条件自1995年以来的变动趋势,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贸易条件变动背后的原因,并且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贸易条件改善的可行途径。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用帕氏价格指数计算了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及双要素贸易条件的总体指数和分类商品的具体指数变动情况,并且探讨了各项指数变动背后的原因。发现总体和分类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都呈现恶化的趋势,国内进口需求的扩大和进口品价格的上升主要影响了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下降。与此同时,收入贸易条件和单/双要素贸易条件在出口数量的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带动下呈现与价格贸易条件反向的变动趋势,这与国内大量的加工贸易,出口支持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进步等等因素有关。其次,本文结合中国面临的现实内外环境,对影响我国贸易条件的因素进行了具体的理论分析,进一步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显示出进口关税、汇率贬值以及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对价格贸易条件有正向效应,而进口商品结构和实际GDP指数对其具有负向效应。最后,文章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一些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当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突出问题。产能过剩不仅仅存在于传统产业领域,同时也波及到了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域。新兴产业领域的产能过剩不同于传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