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追求已不再仅限于简单的保暖、舒适和款式新颖,功能性纺织品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棉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暖性,因其天然、健康、舒适性被人们广泛使用。但棉纤维的抗皱保形能力差,无法满足人们对其多功能性的要求。目前虽已研究出较多的抗皱整理剂来提高棉织物的抗皱保形性能,但对不同保形能力的棉织物在不同环境下保形与失效机制并未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通过采用不同抗皱处理条件处理棉织物,得到不同抗皱效果的多组试样,并对试样进行洗后DP等级测试,整理效果较好的试样在洗涤5次后仍能保持3.5级,而整理效果较差的试样DP等级下降了2-3级。通过分析试样的的折皱回复角和DP等级,选取五组抗皱整理效果差异较大的试样作为应用环境对棉织物保形性能影响的分析试样。
本文通过模拟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把不同抗皱整理效果的织物置于环境中平衡,再分别测试其折皱回复角、电镜(SEM)、X射线衍射图谱(XRD)、红外(FTIR)等宏观和微观数据,多角度比较具有不同抗皱能力的织物在不同应用环境中的保形能力,并建立起环境同织物的联系,探究织物保形与保形失效的规律与机制。
在选取合适试样后,对五组试样进行酸碱汗渍、光照和光汗复合处理,分析不同保形能力的试样在上述环境下的保形失效情况。通过测试处理后试样的折皱回复角、SEM、XRD、FTIR等,发现酸碱汗渍破坏了棉纤维大分子中的苷键、氢键等基团,使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酸碱汗渍环境处理100h后下降了约15%~25%;紫外辐照后棉纤维表面形态被破坏,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照射100h后下降了约10%~15%;在光、汗共同作用下,棉纤维的破坏更为剧烈,分析纤维的微观结构可知酸碱作用对纤维分子基团受光照作用被激发具有促进的作用,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光汗复合环境下处理50h后下降了20%~30%。
最后对五组试样在不同的温湿环境下织物保形性能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分析试样的折皱回复角随温度、湿度变化规律并拟合,得到多项式拟合方程y=ax2+bx+c,根据拟合方程可知,试样从常温25℃开始,随着温度升高或降低,折皱回复角均随之下降;试样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湿度的升高,试样的折皱回复角下降;试样在温湿环境中的折皱回复角主要受到试样抗皱整理等级、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的共同影响作用,并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试样折皱回复角随温度、湿度、自身抗皱等级的变化情况的方程,拟合方程R2值和F值表明方程显著性较好。
本文通过模拟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把不同抗皱整理效果的织物置于环境中平衡,再分别测试其折皱回复角、电镜(SEM)、X射线衍射图谱(XRD)、红外(FTIR)等宏观和微观数据,多角度比较具有不同抗皱能力的织物在不同应用环境中的保形能力,并建立起环境同织物的联系,探究织物保形与保形失效的规律与机制。
在选取合适试样后,对五组试样进行酸碱汗渍、光照和光汗复合处理,分析不同保形能力的试样在上述环境下的保形失效情况。通过测试处理后试样的折皱回复角、SEM、XRD、FTIR等,发现酸碱汗渍破坏了棉纤维大分子中的苷键、氢键等基团,使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酸碱汗渍环境处理100h后下降了约15%~25%;紫外辐照后棉纤维表面形态被破坏,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照射100h后下降了约10%~15%;在光、汗共同作用下,棉纤维的破坏更为剧烈,分析纤维的微观结构可知酸碱作用对纤维分子基团受光照作用被激发具有促进的作用,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光汗复合环境下处理50h后下降了20%~30%。
最后对五组试样在不同的温湿环境下织物保形性能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分析试样的折皱回复角随温度、湿度变化规律并拟合,得到多项式拟合方程y=ax2+bx+c,根据拟合方程可知,试样从常温25℃开始,随着温度升高或降低,折皱回复角均随之下降;试样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湿度的升高,试样的折皱回复角下降;试样在温湿环境中的折皱回复角主要受到试样抗皱整理等级、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的共同影响作用,并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试样折皱回复角随温度、湿度、自身抗皱等级的变化情况的方程,拟合方程R2值和F值表明方程显著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