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要素,能源的消费,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能源消费等相关问题对于我国而言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的分布不均匀,能源分布也很不均匀,因此我国能源消费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即区域间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以我国能源的消费为出发点,认识我国地区间能源消费情况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以为相关问题和相应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本文首先在对我国总体能源消费的大体情况和趋势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详细描述我国各个地区之间能源消费情况及发展趋势,展示它们之间的差异。在明确了各个地区间能源消费情况的差异之后,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个地区进行分类,并与传统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划分进行比较。其次,通过对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建立影响能源消费的多元回归函数模型,并利用我国各地区的统计数据,采取逐步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各个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同时,结合对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情况的聚类分析结果,尝试对造成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差异的原因进行解读。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从经济产出方面观察能源的利用效率,我国西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上小于中部地区,而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总体上最大,其中的个别地区有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第二,从经济增长过程中观察能源利用效率,我国东部和中部的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西部略微低于东部和中部。第三,尽管总体上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的利用效率较高,中部次之,而西部的能源利用效率最低,但各个区域中的个别省份却表现出与其所在区域比较大的差异。另外,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其中,影响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其次是相关行业劳动力数量和科技水平,其中经济越发达,相关行业劳动力数量越多,能源消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高,能源消费量越低;人口城市化水平也是影响能源消费量的因素之一,随着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增多,但这一因素的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并不如经济等因素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显著。中部区域中,影响能源消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能源投资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这两者都与能源消费量成正向关系,即能源投资越大,能源消费量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能源消费量越大。影响西部地区能源消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口因素,其次是能源投资,这两者都与能源消费量成正向关系,即人口数量越多,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投资越多,能源消费量也越大。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首先,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经济因素在东部和中部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西部能源消费量的影响不明显;其次,由于我国本身能源分布的不均匀以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固有特点,造成我国能源投资总体上中部和西部要多于东部,进而造成能源投资对中部和西部的能源消费量影响比较明显,而对东部的能源消费量影响不明显;最后,由于在科技水平,相关劳动力以及城市化水平上,东部区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而与中部和西部差异明显,所以造成这些因素对东部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显著,而对中部和西部能源消费量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对我国区域能源消费及影响因素的讨论,本文分别针对我国中、西部区域的能源消费效率相对偏低、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对于能源过于依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借助提高科技水平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区域间内能源投资的协调和整体规划以及能源供给的多元化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