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我国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大约是9.4%,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一种常见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和DM死亡的主要原因。DKD的临床表现包括肾小球滤过的初始增加、蛋白尿、肌酐升高,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降低。DKD起病隐匿,有着较强的潜伏性,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对于DKD的防治已经成为医学界探索的重点和难题。DKD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营养、控制血糖血压、透析治疗和移植、纠正血脂异常等。糖尿病伴高血压且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0 mg/g或不伴高血压但UACR≥30mg/g的情况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s,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on receptor blocker,ARB)治疗,能有效地延缓肾病的进展。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能减轻DKD的某些症状,但不能阻止其向终末期肾病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中药副作用小,在治疗DKD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在DM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表明脑心通胶囊(Naoxintong capsules,NXT)通过抑制系膜扩张,改善糖/脂代谢,维持组织结构完整性和纠正DM引起的肾功能紊乱来抑制DKD。研究一:NXT治疗DKD的系统评价研究目的:评价NXT治疗D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次荟萃分析选取了 7个国内外相关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atabase,CBM)、中国维普期刊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本次检索任务由两人共同完成,如有意见分歧,可与第三人协商解决,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3月。两位研究员分别根据《Cochrane手册》的标准对检索文献的合格性评价、研究选择、数据提取和研究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偏倚分析和结局分析。研究结果:1纳入文献情况:通过网络和人工检索共发现171项研究,最后7项研究符合荟萃分析的纳入要求。每项研究的参与者人数从54人到150人不等,共纳入610名患者(治疗组310名,对照组300名)。2NXT对UAER的影响:5项研究报告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UAER,其中2项研究测量单位不一致,1项研究未对研究对象进行DKD分期,因此他们的研究无法统一进行Meta分析。我们对其他2项进行了 Meta分析,森林图显示出不明显的异质性(P=0.24,12=27%),用FE模型进行数据分析。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95%CI:-22.57,-19.21;P<0.00001,DKD Ⅲ期患者的治疗组的优势有显著差异。3 NXT对24hUTP的影响:在降低24hUTP方面,NXT单独治疗DKD Ⅲ期患者疗效优于厄贝沙坦(P<0.01);NXT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KD Ⅳ期患者优于厄贝沙坦(P<0.05)。4 NXT对Scr的影响:3个试验研究对象分别是DKD Ⅱ期、DKD Ⅲ期、DKD Ⅳ期,无法统一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XT联用缬沙坦胶囊、厄贝沙坦、福辛普利治疗后Scr疗效优于对照组。5NXT对FBG的影响:森林图显示研究间的异质性不显著(P=0.99,I2=0%),因此使用FE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后FBG变化无统计学差异(95%CI:-0.51,0.60;P=0.87)。6NXT对2hPG的影响:森林图显示没有发现异质性(P=0.97,I2=0%),因此选择FE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治疗后2hPG无统计学差异(95%CI:-0.44,0.32;P=0.74)7NXT对HbA1c的影响:森林图显示研究异质性小(P=0.95,I2=0%),因此选择了 FE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两组之间的HbA1c变化没有显著差异(95%CI:-0.32,0.25;P=0.81)。8NXT对血压的影响:NXT联合缬沙坦治疗降压效果优于缬沙坦(P<0.05)。9NXT对TC的影响:森林图显示有异质性(P<0.00001,I2=92%),采用RE模型进行数据分析。Meta结果表明两组间的TC变化没有显著差异(95%CI:-2.50,0.20;P=0.10)。10NXT对TG的影响:森林图显示研究间有异质性(P<0.00001,I2=92%),数据分析采用RE模型,治疗组具有降低TG的优势(95%CI:-1.04,-0.03;P=0.04)。11 NXT对LDL的影响:森林图显示具有异质性(P=0.05,I2=74%),数据分析采用RE模型,NXT联合治疗具有降低LDL的优势(95%CI:-0.77,-0.03;P=0.03)。12NXT对HDL的影响:森林图显示没有发现异质性(P=0.84,I2=0%),因此选择了 FE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两组HDL含量变化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95%CI:-0.14,0.14;P=0.99)。13不良反应:两个试验报告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当前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样本量计算反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本次Meta分析发现,NXT联合ACEI/ARB或者丹红注射液可以降低早期DKD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 但由于本次分析纳入7篇文献报道不全面,质量偏低。只有3个研究专门描述了随机方法,只有1个研究描述了不完整的结果日期。所有研究中都没有讨论分配隐藏,很少有研究对结果评估作出详细说明。其次,随机方法报告相对简单,无法确定盲法的实现。研究二:基于网络药理学的NXT治疗DKD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对NXT治疗DKD的有效成分、靶点、通路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使用NXT治疗DKD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并检索近年来的文献收集NXT组成药物化学成分,选择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bioavailability,OB)≥30%、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药物半衰期(half-life,HL)>4 小时、拓扑极性表面积(Topological Polar Surface Area,TPSA)<60、可旋转键数量(number of rotatable bonds,RBN)<10 作为条件筛选有效成分,使用 Swiss Target Prediction webserver的在线筛选工具来筛选靶点。2 收集整合 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Genetic Association Databases(GAD)数据库和 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数据库中DKD疾病靶点数据。3将NXT有效成分靶点和DKD相关靶点提取进行匹配,选择重叠的靶点作为NXT治疗DKD的相关靶点,两者之间的交点可能是NXT治疗DKD的有效作用靶点,这些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中Merge处理。4使用DAVID数据库对NXT和DKD相互作用的靶点,进行GO 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结果:1 NXT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TCMSP数据库及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药物化合物筛选得145个NXT有效成分,预测得到258个相关靶点。2 DKD疾病靶点网络图:在OMIN、GAD、TTD和DrugBank数据库中搜索,共检索到118个与DKD相关的人类目标。重复删除后,102个DKD相关目标保留,通过Cytoscape软件绘制疾病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3构建网络靶点图:通过Cytoscape绘制NXT药物靶点-DKD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4 NXT治疗DKD的靶点分析:本研究查找了 NXT有效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包括油酸、丙氨酸、甘氨酸、L-组氨酸、L-谷氨酸、L-精氨酸、酪氨酸、脯氨酸、L-天冬氨酸、缬氨酸、L-异亮氨酸、琥珀酸、烟酸、甜菜碱、蛇床子碱、谷甾醇、豆甾醇等,主要包括氨基酸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NXT有效成分作用于DKD靶点网络拓扑分析,结果显示CAT、NOS3、NOS2、PPARG、VEGFA、IL1B、JUN、MME等靶点度值较高,因此认为这些靶点是NXT治疗DKD的关键靶点。与NXT治疗DKD密切相关的GO和KEGG路径包括胰岛素分泌的调节、cGMP-PKG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构建了 NXT药物成分靶点和DKD疾病靶点的网络图,从网络药理学角度解释了 NXT治疗DKD的机制,发现NXT可能通过cGMP-PKG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TGF-β受体信号途径、阻断VEGF-A途径等调解血糖浓度、降低肾脏纤维化、延缓肾病进展,为临床使用NXT治疗DKD提供机制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