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承担着为企业输送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者的重任。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PBL模式,在世界各国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作者尝试将这一模式应用于高职教学,把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方法和技术融于具体教学中,构建一个开放、变革的教学模式。本次教学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文献调研、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和评价分析。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PBL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理论探索和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对理论阶段提出的PBL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检验和修正。全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绪论中提出了本研究的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分析了研究的意义。在第二章中探讨了PBL的涵义、特征,梳理了其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其理论基础,最后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了将其应用于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优势。第三章首先阐述了构建的原则,教学前期的设计,详细论述了针对PBL进行的教育评价设计,最后就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详细说明实施PBL的整个过程。第四章是实验过程,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在第五章中就PBL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包括项目设计的原则,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以及搭建学习支架的问题。在最后一章中总结了此次教学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其不足的地方,提出了深化研究的方向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对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各种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PBL模式对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实施PBL,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拓展了他们的信息收集、交流表达、项目管理和评价能力,同时PBL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