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γ疱疹病毒,包括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Epstein-Barr病毒(EBV)和鼠的γ疱疹病毒68(Murine Herpesvirus 68,MHV68)。γ疱疹病毒与淋巴增生性疾病及多种癌症的发展有关。γ疱疹病毒主要在B淋巴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与多种B淋巴瘤相关,有关γ疱疹病毒如何在体内维持潜伏状态和再激活机制的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论文的研究主要从两部分分别探讨了两种蛋白的功能,一方面,我们发现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在Burkitt淋巴瘤(BL)中能调节EBV的再激活;另一方面,我们从小鼠MHV68潜伏感染的B淋巴瘤细胞系中筛到高表达基因Rik,主要研究Rik蛋白潜在的功能。本论文第一部分中,我们发现IRF4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中对EBV的再激活有调节作用。EBV会在记忆B细胞中建立终生的潜伏感染,而EBV从潜伏感染的B细胞中再激活进入裂解期的过程与浆细胞的分化相关。EBV裂解复制由两种裂解期转换蛋白即立早期蛋白Zta和RTA介导。有研究表明,浆细胞转录因子X-盒结合蛋白1(X-box-binding protein 1,XBP-1)和B淋巴细胞诱导的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 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Blimp-1)均能够通过直接激活Zta或RTA的转录来触发EBV裂解再激活。本论文中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另一种浆细胞转录因子,在EBV阳性细胞中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可以激活EBV Zta和RTA的启动子但不是足以直接引发潜伏感染的BL细胞中EBV裂解再激活。我们在唯一有可检测的IRF4内源表达的BL细胞系Raji细胞中敲除IRF4基因,敲除IRF4会抑制由anti-immunoglobulin(anti-Ig)诱导的EBV裂解基因表达,IRF4敲除的Raji细胞中Blimp-1表达的减少,其过表达反过来可以回补IRF4敲除Raji细胞中的EBV裂解基因表达。这些结果表明IRF4促进BL细胞中的EBV裂解再激活,IRF4对EBV再激活的调节可以通过Blimp-1进行。本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从基于与EBV有高度同源的小鼠疱疹病毒MHV68建立的小鼠B细胞淋巴瘤动物模型中,在B淋巴瘤细胞系中筛到一个表达比较高的基因,在对其序列的比对分析中,发现这是一个功能未知也未有过报道的基因,我们简称这个基因为Rik。在对Rik功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Rik在细胞生存和细胞死亡中发挥着作用。细胞死亡在维持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的平衡中有重要的作用,机体对维持细胞死亡和细胞生存之间的平衡与很多生理和生化反应相关。环境中营养物质的不足、化学药物或试剂的刺激、死亡信号的传递等都可以引发细胞的死亡,而细胞的死亡方式也有很多种,多种细胞死亡方式有其特定的信号通路的激活或蛋白的参与。本论文中研究结果显示,Rik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在饥饿状态下会导致更多的细胞死亡;同时,Rik敲除的MEF在饥饿情况下有更多的caspase-3和caspase-8的激活,说明在饥饿情况下,Rik的敲除可能会通过激活caspase-3和caspase-8,促进细胞的死亡。通过与Rik相互作用蛋白的质谱结果分析与验证,我们确定了Rik与细胞生存相关的因子HAX-1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作用区域,而Rik是如何参与到细胞生存和死亡中,是否通过与HAX-1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