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土地,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五台山是山西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对历朝历代的佛教建筑集于一身,成为知名的文物古迹、传播佛学地和旅游胜地。其中菩萨顶作为五台山的最具有清代皇家寺院标志意义的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典范,对我国古建筑考察和修复具有教育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五台山菩萨顶建筑群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空间格局,并紧密联系时代背景研究菩萨顶的自然、人文环境、空间布局和建筑遗产修缮的关系,通过分析建筑布局的特点了解寺院多层次的空间布局方法,分析建筑的装饰特征,剖析历史环境对建筑的影响。阐释菩萨顶作为五台山地位最高的藏传佛教寺庙,其崛起和发展过程中,清廷的拔擢以及菩萨顶独特的地形地势优势所起的作用和影响。菩萨顶院落采用中国传统的对称布局格式,由中轴线院落、东偏院和西偏院三部分组成。在对菩萨顶重要建筑进行的测绘过程中,不难发现汉地的传统佛教寺院建筑在建造的思想上也遵从“礼”这一儒家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即使是藏传佛教也不例外。菩萨顶以其特有的艺术意蕴反映了藏传佛教的独特文化和审美情趣,体现出山西古建筑蕴含的深厚建筑技术与文化内涵,是表达宗教哲学的符号和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审美价值。一个国家艺术设计水平的发展,必须靠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来支撑。挖掘汉地藏传佛教遗产在艺术学及设计学的特殊价值,分享汉藏两族互相学习的文化交流成果,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