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重建及快速成型技术在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yy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3D打印技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法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由临床需求为导向从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医学模型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新突破。目的基于256CT数据行室间隔缺损患儿病变部位三维重建并制作患儿的室间隔缺损的实体模型,探讨其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提供崭新的诊疗视角。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经彩色超声确认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岁5个月~3岁,平均年龄2岁8个月,体重9.6±2.6kg。3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均行彩色超声与增强256CT心脏影像学检查,设备由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提供,设备型号为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iCT,层厚0.45mm,获得256CT连续断层平扫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图像数据,然后将得到的DICOM图像数据导入到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医用Mimics19.0软件,优化图像,以减少256CT因素及呼吸运动、心脏跳动产生的阴影、斑点。根据CT成像原理确定心脏造影剂、心肌、脂肪的阈值范围,并标示。利用医用Mimics软件中的再利用区域生长及动态区域生长算法对目标区域进行分割。而后利用Mimics软件编辑蒙面,利用编辑命令功能进行精细分割,分离内部造影剂,保留正常组织结构及病变部位图像。得到30例患儿的三维重建数据,依据三维重建数据利用美国3DP Unlimited X1000工业打印机打印出3D模型。结果30例行三维重建及快速成型技术指导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患儿均取得理想的CT原始数据,而后根据医用Mimics软件处理所得的数据进行3D打印。术中所见与术前三维重建模型的病灶结构变化及室间隔缺损大小一致。术前三维重建模型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平均直径为7.10±0.2mm,术中实测室间隔缺损平均直径为7.20±0.2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43)。30例患儿均按手术前手术规划完成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室间隔缺损补片均缝合良好,补片形态、大小满意。30例患儿均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及三尖瓣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左右流出道形态正常,未出现流出道梗阻改变及室间隔修补术后残余漏。结论1.通过三维重建及快速成型技术可以获得病理器官的三维模型,包含心脏腔室内部结构、心脏房室壁及心脏血管解剖结构关系。2.根据三维模型,可以完成病变部位任意角度观察及测量、便捷术前沟通、规划手术路径、设计手术方案、指导室间隔缺损手术、对比手术效果等。3.三维重建及快速成型技术还可以对法洛氏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主动脉夹层等复杂心血管疾病提供诊断全新视角,辅助手术,降低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ΔNp63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研究抑制ΔNp63基因表达后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探讨ΔNp63基因在HeLa细胞侵袭、转移作用中与Z0-1的关系。  方法:  
摘 要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3~6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期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就能够确保在以后的学习阅读中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教学也开始受到重视,成为幼儿园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项目。  关键词 中班幼儿;阅读能力;兴趣和动力;阅读习惯;绘本  中图分类号:G6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纵隔内三维放射治疗照射时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hy,IMRT)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
摘 要 幼儿探究性活动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探究性活动,能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开发幼儿大脑潜力,促进幼儿智力发育,是培养幼儿兴趣爱好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幼儿;探究性活动;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056-01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为幼儿今后成为全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幼儿自信快乐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