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现阶段在农业发展领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农产品供需失衡等突出矛盾。2017年,国家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农产品。特色农业凭借其安全、绿色以及富含区域特色等诸多优势,成为国家在农业领域支持发展的重点。在特色农业的研究领域,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的研究尤为关键。对于特定区域而言,产业在地域空间上分布的合理性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研究,对于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产业布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借助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农业地理学等多学科视角,解析特色农业布局相关概念,阐述特色农业布局的基础理论,分析区域特色农业形成与发展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青州市花卉产业为研究案例,对区域特色农业的生产布局进行实证研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区域花卉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分布态势,揭示花卉产业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花卉产业生产布局时空变化机制。最后,根据产业布局原理及花卉产业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花卉产业未来布局的趋势进行预测,对其产业布局的优化提出对策与建议。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研究区花卉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明显。就种植面积来看,青州市花卉种植规模的演进呈现出显著的“慢—快—慢”特征,而花卉产量的演进表现为“由慢变快”。此外,花卉产业体系由“低级模式”演进为“高级模式”。第二,研究区花卉产业空间格局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首先,花卉产业集聚程度较高,但产业的集聚比重逐年降低;其次,在花卉产业发展历程中,区域花卉产业集聚中心经历了由黄楼街道单一核心向黄楼街道、益都街道双核心的转变;最后,依据产业地理重心测度表明,青州市花卉产业的空间移动格局为自东南向西北移动,移动速度较为缓慢。第三,研究区花卉产业布局演进主要受区域政府政策、龙头企业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区域政府政策为花卉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龙头企业为花卉产业规模扩大提供了重要保障,农业科技则为花卉产业后期的产量与产值增加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市场的建设和花卉需求量的提升则是产业布局演进的内外动力。第四,研究区花卉产业布局存在着市场建设不够完善、产业集聚程度过高、区域分工明确性差等问题。基于此,以优化产业布局为目的,本文提出了完善区域市场建设、建立“以强带弱”发展机制、推行“一乡一业”发展模式以及促进区域花卉产业集群发展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