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制造业的发展牵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其高质量发展能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高质高速发展,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及国际竞争的焦点,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备受瞩目,但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目前仍存在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低等问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形成以转变经济发展引擎、产业升级变革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制造业必须要摆脱过去依靠资源粗加工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要努力寻求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发展模式。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为制造业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利用信息化这把利器让制造业成功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成为了研究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理论分析、现状描述、实证检验以及政策建议四个方面针对信息化如何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来展开分析。本文选择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12至2018年,样本数据来源于Choice金融终端与国泰安数据库,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处理以后共计得到1797家A股上市公司的10609个样本。对其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方法采用核匹配法,然后对分析匹配的结果进行检验,观察是否满足平衡性假设和共同支撑假设。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为检验样本是否具有异质性,又将样本分为上证样本与深证样本,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上证样本来看,上证样本信息化提高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变量中的研发支出,对其余变量的影响不显著,从深证样本来看,信息化提高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故从整体来看,信息化提高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根据以上的研究,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1)加大企业创新投入。(2)政府牵头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3)制定信息产业政策促进信息化进程。(4)提高企业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