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弧菌DLDH及DTD表达纯化及弧菌交叉免疫保护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2574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溶藻弧菌HY9901为模板,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其他溶藻弧菌菌株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基因及D-酪氨酸-tRNA脱酰基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溶藻弧菌HY9901菌株的dldh和dtd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dldh基因含有一个142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75个氨基酸,预测其相对分子量为50.99kDa,理论等电点为5.51,Blast分析发现溶藻弧菌DLDH与副溶血弧菌同源性高达99%,与哈维氏弧菌高达96%。而dtd基因全长435bp,编码144个氨基酸序列,理论分子量为16.09,理论等电点为4.98,Blast分析发现溶藻弧菌DTD与副溶血弧菌同源性高达95%,与哈维氏弧菌高达96%。将扩增到的dldh与dtd分别亚克隆到pET-32a(+)质粒中,构建pET-DLDH,pET-DTD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蛋白表达条件优化分析,DLDH在37℃,IPTG浓度0.7mmol/L时诱导4h蛋白表达量最大,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DTD在37℃,0.1mmol/L的IPTG浓度下诱导5h时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蛋白经纯化分析,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表明表达蛋白正确。利用基因的重叠延伸技术,将dldh及dtd两个基因通过三次PCR技术拼接到一起形成dldh-dtd,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蛋白表达条件优化分析融合蛋白在37℃、IPTG浓度0.4mmol·L-1诱导4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亲和层析技术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分析,在咪唑150mmol·L-1条件下达到最佳洗脱效果,将纯化的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在NC膜上可见与预测蛋白相符的清晰条带,说明融合蛋白成功表达。将表达的DLDH、DTD以及DLDH-DTD融合蛋白分别免疫斜带石斑鱼,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表明,所有免疫鱼均有较高效价,与非免疫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各重组蛋白免疫组在第四周时抗体水平达到峰值,而DLDH-DTD最高,其次为DLDH,DTD抗体水平最低。在三种弧菌攻毒试验中,DLDH-DTD在溶藻弧菌攻毒下免疫保护率最高(95%),哈维氏弧菌及副溶血弧菌作用下分别为90%;DLDH在溶藻弧菌攻毒下保护率为90%,哈维氏弧菌及副溶血弧菌攻毒下分别为85%;而DTD免疫组相对较低,保护率分别为60%、55%、50%。由此可以认为重组蛋白可以作为弧菌交叉疫苗候选蛋白。通过插入突变方法,构建dldh基因插入突变株,并研究了缺失株相关的表型变化。结果:dldh基因的突变,明显影响了溶藻弧菌的生长曲线、泳动能力(p<0.05)及生物膜形成能力(p<0.05),这为弧菌减毒疫苗鉴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火针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明确火针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火针治疗对其的镇痛效应及镇痛疗效,探讨火针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
背景慢性心功能衰竭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状态,死亡率极高,与恶性肿瘤相仿。心力衰竭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症,已成为本世纪最严重的医学难题之一。传统正性肌力药物由于各自的弊
马克思主义国际统战理论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主义思想。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是最具革命性的阶级,体现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赢得全人类的解放是其伟大的历史任务。在革命斗争
扬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也具有世界性,明末清初由波斯传入中国,随后演变发展成现在的中国扬琴。扬琴音域宽广、音色淳厚,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三集五大”管理模式,未来电力市场营销将引入“大营销”模式。县级供电企业是国家电网公司中的最基层公司,它的服务客户最多,也与客户的关系最为紧密。它
冰雪天气对输电线路的危害重大,轻则发生冰闪,重则造成倒塔(杆)、断线,甚至使电网瘫痪。研究切实可行的输电线路融冰及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浙江电网抵御冰灾等自然灾害能力、保
为解决零件表面粗糙度等级识别困难的问题。构建一套显微镜CCD图像采集系统,获取了不同表面加工类型和不同粗糙度值的零件表面图像。设计用于粗糙度等级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
研究结果表明,在故河道细质沙土上实施冬灌,可以保持小麦越冬期间及早春土壤中适宜的水分,不但能增根、增蘖、提高穗数和产量,且使小麦吸收的总 N 量,土壤 N 量和土壤“A”值
实施内地西藏班教育,是党和国家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是内地学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严重、死亡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经过几十年来广泛开展溶栓、介入技术,AMI的急性死亡率已下降至10%。但AMI后的远期并发症如心衰、心律失常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