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确立了水利在城乡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为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水利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加艰巨。伴随着资源型缺水、污染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等原因造成的大量缺水,以及人口的膨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重。相对封闭的流域管理理论和孤立的水资源配置理论很难有效的解决现存的缺水问题,构建集水资源优化配置、区域防洪减灾、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现代水网体系,适应当前国情水情,是解决当前水资源利用、保护的重要举措。泗水县为科学谋划“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布局、实施步骤、政策措施,泗水县水利局联合山东农业大学编制了《泗水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由于现代水网建设时间短,工程实例和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水网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缺少理论依据。本文以泗水县现代水网建设为基础,研究水网建设对地区防洪能力的影响。在遵循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学习防洪评价理论,建立集社会、经济、生态、措施为一体,从7个方面能力考虑共计15项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数学模型,评价泗水县现代水网建设前后地区防洪能力的改变,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对各因素对防洪能力影响权重,为以后改进提供意见。论文通过对水网防洪能力的评价,为水网建设可行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泗水县水网防洪能力进一步改进的参考建议。具有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