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本课题在前期过敏性紫癜诊疗指南和中医辨证量表的基础上,通过代谢组学检测技术和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探寻适用于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证型物质基础研究的可靠方法;寻找并确定过敏性紫癜患儿和正常儿童、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证和血热妄行证患儿的血清差异性代谢物,探索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为过敏性紫癜及其中医证型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本课题为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课题。(项目编号:172102310061)2研究方法(1)样本收集与分组:在我院儿科门诊和病房,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为紫癜组,其中又包括风热伤络证30例(风热组)、血热妄行证30例(血热组)。收集上述患儿静脉血标本,以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2)色谱-质谱扫描与分析:样本预处理后,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血清全成分扫描,获得样本内所有可检测化合物的色谱、质谱数据信息。(3)组间差异性代谢物的鉴定和筛选:将所得数据导入相关软件,进行化合物定性和组间定量对比。运用多元统计和模式判别分析方法,寻找过敏性紫癜与健康对照组、过敏性紫癜两中医证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代谢物;通过代谢组学数据库对差异性代谢物进行筛选,初步确定相关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3研究结果(1)在PLS-DA、OPLS-DA模式判别图中,过敏性紫癜组、健康对照组样本各自呈组内聚集分布;过敏性紫癜组样本主要分布于中心纵轴左侧,健康对照组样本主要分布于中心轴右侧,两组样本在图中明显区分,说明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代谢状态有显著差异。(2)在PLS-DA、OPLS-DA模式判别图中,风热伤络组、血热妄行组也各自呈组内聚集分布;风热伤络组样本主要分布于中心纵轴左侧,血热妄行组样本主要分布于中心纵轴右侧,两组样本在图中明显区分,说明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证与血热妄行证的代谢状态也存在显著差异。(3)过敏性紫癜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代谢物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存在7种差异性代谢物,分别为ADP-核糖-2’-磷酸、脱氧腺苷三磷酸、胞磷胆碱、乙酰亮氨酸、肌醇1,3,4,5-四磷酸盐、碘化酪氨酸、8’-脱氧鸟苷;其中,除碘化酪氨酸在紫癜组定量低于对照组外,余六种代谢物在紫癜组的定量均高于对照组。这7种差异性代谢物与嘌呤代谢、酪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磷酸肌醇代谢途径有关。(4)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证组和血热妄行证组血清代谢物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存在6种差异性代谢物,分别为神经鞘氨醇、赤酮酸、苯丙氨酸、8’-脱氧鸟苷、脱氧腺苷三磷酸、乙酰亮氨酸;且这六种化合物在风热组定量均小于血热组;这6种差异性代谢物与鞘脂类代谢、嘌呤代谢途径有关。(5)过敏性紫癜与健康对照组、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组与血热妄行组有3种相同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分别为脱氧腺苷三磷酸、乙酰亮氨酸和8’-脱氧鸟苷。4结论(1)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体检儿童相比,存在7种差异性代谢物(ADP-核糖-2’-磷酸、脱氧腺苷三磷酸、胞磷胆碱、乙酰亮氨酸、肌醇1,3,4,5-四磷酸盐、碘化酪氨酸、8’-脱氧鸟苷),涉及4种代谢通路(嘌呤代谢、酪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磷酸肌醇代谢),与蛋白质、脂类、糖类等代谢有关。(2)过敏性紫癜患儿风热伤络证与血热妄行证相比,存在6种差异性代谢物(神经鞘氨醇、赤酮酸、苯丙氨酸、8’-脱氧鸟苷、脱氧腺苷三磷酸、乙酰亮氨酸),涉及2条代谢通路(鞘脂类代谢、嘌呤代谢),可为过敏性紫癜中医证型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