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时期灾害的研究不仅加深对现在自然环境的认识,还可以预测未来灾害变化规律。明清时期山西水旱灾害发生频繁,本文在搜集整理明清时期水旱灾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GIS和Excel等软件,对明清时期山西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影响及应对措施做初步研究,希望能为今天山西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历史借鉴。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时间分布特征:从朝代分布特征来看:随着朝代的更迭,水旱灾害的发生频次与成灾县数均呈上升趋势,且旱灾发生频次大于水灾,水灾的上升幅度大于旱灾。从年代际变化来看:明清时期山西的水旱灾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水灾和旱灾相互对立,此消彼长。从季节变化来看:水灾主要集中于夏季,秋季次之;旱灾发生时间尺度相对较大,以单季旱为主,双季旱、三季连旱与四季连旱也有发生。(2)空间分布特征:从府级行政区来看,明朝时期山西省旱灾发生频次大致呈“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而水灾集中于山西省中部、北部和西南部;清朝时期水旱灾害发生比较分散,旱灾主要集中于山西省的南部、中西部、东北部,清朝时期山西省的水灾和旱灾的府级空间分布空大体一致。从县级行政区来看,明朝时期旱灾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水灾主要集中于中部县区;清朝时期旱灾的县级行政区空间分布与明朝时期大致相同,水灾州县空间分布比较分散。(3)本文从粮价变化、人口迁移与人口死亡三方面探讨水旱灾害的影响:明清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趋势与粮价呈正比关系;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人口迁移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由于水灾和旱灾各自不同的特点,明清时期水灾和旱灾对人口死亡影响程度不同。(4)本文从官方应对、民间应对分析明清时期水旱灾害的应对措施:官方应对主要为荒政,即从灾前的备荒、灾中的报灾与勘灾、放赈、灾后的蠲免与缓征、扶持与复垦三个方面进行赈济;民间应对主要为开设粥厂等赈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