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山西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对民众的影响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ari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时期灾害的研究不仅加深对现在自然环境的认识,还可以预测未来灾害变化规律。明清时期山西水旱灾害发生频繁,本文在搜集整理明清时期水旱灾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GIS和Excel等软件,对明清时期山西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影响及应对措施做初步研究,希望能为今天山西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历史借鉴。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时间分布特征:从朝代分布特征来看:随着朝代的更迭,水旱灾害的发生频次与成灾县数均呈上升趋势,且旱灾发生频次大于水灾,水灾的上升幅度大于旱灾。从年代际变化来看:明清时期山西的水旱灾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水灾和旱灾相互对立,此消彼长。从季节变化来看:水灾主要集中于夏季,秋季次之;旱灾发生时间尺度相对较大,以单季旱为主,双季旱、三季连旱与四季连旱也有发生。(2)空间分布特征:从府级行政区来看,明朝时期山西省旱灾发生频次大致呈“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而水灾集中于山西省中部、北部和西南部;清朝时期水旱灾害发生比较分散,旱灾主要集中于山西省的南部、中西部、东北部,清朝时期山西省的水灾和旱灾的府级空间分布空大体一致。从县级行政区来看,明朝时期旱灾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水灾主要集中于中部县区;清朝时期旱灾的县级行政区空间分布与明朝时期大致相同,水灾州县空间分布比较分散。(3)本文从粮价变化、人口迁移与人口死亡三方面探讨水旱灾害的影响:明清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趋势与粮价呈正比关系;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人口迁移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由于水灾和旱灾各自不同的特点,明清时期水灾和旱灾对人口死亡影响程度不同。(4)本文从官方应对、民间应对分析明清时期水旱灾害的应对措施:官方应对主要为荒政,即从灾前的备荒、灾中的报灾与勘灾、放赈、灾后的蠲免与缓征、扶持与复垦三个方面进行赈济;民间应对主要为开设粥厂等赈济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对比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5例早期癫痫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
目前在城市环境中,车载定位定姿系统(POS)大部分依靠GNSS和INS的组合解算,而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卫星信号强弱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楼林立、林荫道路等卫星信号遮挡或缺失较为严重的场景。若能够融合视觉传感器或其他车载传感器观测信息,以此辅助INS定位定姿,发挥各种传感器的互补优势,则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车载定位定姿系统(POS)的不足。国内对车载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融合视
四川大凉山地区作为我国彝族主要聚居地,因其地势险要,自然环境复杂,形成了鲜明的彝族民族文化以及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农房。但是,随着凉山州“三房改造”进程的推进,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这些古老而独特,具有强烈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农房正在面临被外来文化冲击而形成的毫无特色而言的农村农房所取代,很难找到地域性的存在感。而建筑学领域关于四川大凉山彝区现代农房彝族特色风貌设计研究还比较缺少,从物质聚落的角度说
2015 年,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发布了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HF Data Exchange System,VDES)标准草案,以支撑未来e-航海战略和海上宽带信息交换需求。VDES在原有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业务基础上拓展出专用报文(Applica
地层压力,尤其是原始地层压力对油气藏的认识、评价、开发极为重要。获取原始地层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DST测试获取,二是在油气井投入正常生产后立即进行静压测试。这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利用组网雷达的联合探测能力,提高组网雷达的探测效率和准确度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针对此情景,为组网雷达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目标探测方案生成系统,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