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考古学是通过环境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来揭示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以缓解各种压力,从而实现规避风险保全自己的目的,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一般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响应;二是适应。目前,现代人扩散和农业起源是了解和认识人类适应策略的最理想的案例。为此,本文以甘肃宁夏新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和环境研究为例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关于现代人扩散问题本文在全面回顾世界范围内有关现代人起源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制品以及基因研究等相关证据后,发现中国北方的旧石器文化在大约40kyr BP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推测这可能与非洲现代人向中国北方地区的扩散有关。为了寻找现代人类化石,追踪他们向黄土高原腹地迁移和扩散过程,了解现代人类迁移的根本动因,作者等人自2002年以来以甘肃和宁夏为中心进行大范围的野外考察,并依据国外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人类迁移的环境反应模式。结果发现:1.在22kyr BP和21kyr BP左右的末次盛冰期,宁夏彭阳和甘肃秦安相继出现了与现代人有关的细石器制品,说明现代人已扩散到陇西黄土高原的腹地。2.ZL005地点的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年代和磁化率、粒度以及碳酸钙等环境代用指标的研究表明,24kyr BP之前这里气候湿润,24-19kyr BP之间气候迅速变干,19-16kyr BP之间湿度又略有回升,这与大地湾遗址黄土—古土壤剖面利用磁化率和碳酸钙指标恢复环境的取得结果基本一致,也与彭阳PY01-02、PY03和PY05地点沉积地层由灰色泥炭层迅速转变为马兰黄土层这一明显的相变特征吻合。3.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人对环境变化可能迅速做出响应,也可能逐步适应环境变化。a.石制品反映出的人口流动性表明,MIS3时期的石英岩技术组合说明人口流动性较弱;LGM时期石英技术组合也同样说明人口流动性较弱,但这一时期以燧石等精细原料技术组合却说明人口流动性明显增加。因此,末次盛冰期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了人口流动性增强。b.根据气温、降水以及14C年代建立起来的生物资源与遗址数量间的关系表明,在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样的较长时间尺度上,遗址数量与生物资源状况具有反相关关系;在冷干或暖湿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事件的响应上,两者也具有同样的关系:在MIS3、LGM以及PG等不同阶段的环境变化的响应上,由MIS3至LGM时期,随着环境的恶化,遗址数量反而增加,人口流动性加强,与前面两种模式得出的结论一致,说明气候在这一转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这里暂称之为气候模式;但从LGM到PG,随着环境的好转,遗址数量增加,人口流动性减弱,可能与农业社会的人口增长模式相同,因之暂将其称为农业模式。4.彭阳和秦安等地22-21kyr BP发现的细石器制品是MIS到LGM的气候模式的具体反映,并且得到山西南部和陕西地区等相关考古证据的支持。说明现代人在末次盛冰期向中国北方黄土高原腹地的迁移可能主要与气候有关。二、关于农业起源问题通过对世界农业起源和中国北方粟作农业起源研究的回顾发现,尽管中国北方是世界主要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但目前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尚未证明农业起源于当地采集经济的地区;中国北方缺乏系统的农业考古调查,农业起源与发展过程并不清楚;农业起源的原因大多留于揣测。据此,作者收集和整理了中国北方大量已发表的14C年代和考古资料,结合在甘肃东部的农业考古调查和对大地湾遗址多次科学考古发掘,并初步得到了以下新认识:1.中国北方10-3kyr BP的14C年代累积概率统计表明,中国北方存在10-8kyr BP、7.4-6.6kyr BP、4.8-4.5kyr BP以及3.8-3.5kyr BP四个年代低值期,并且前两者分别于对应于中国北方新旧石器时代过渡和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这两个中国北方考古学文化上较为明显的“文化断层”。因此,中国北方迄今尚未揭露出一个具有探索新旧石器时代过渡与农业起源问题的连续剖面。2.秦安和礼县为中心的农业考古调查表明,8-7.3kyr BP之间的大地湾一期栽培作物黍数量少,出现频率低,并且处在半驯化状态下。而6.4kyr BP之后的半坡期农作物出现频率空前提高,籽实饱满,驯化状态良好。说明在由大地湾一期文化向仰韶文化过渡过程中栽培作物黍成功实现了向农作物的过渡。3.这里的气候背景的研究主要由大地湾遗址黄土—古土壤剖面和粟和黍类植物碳同位素分析两部组成。a.大地湾遗址的发掘首次在中国北方揭露出研究新旧石器时代过渡和农业起源的连续剖面。通过AMS14C精确测年,结合磁化率和碳酸钙等环境指标测定初步建立起农业起源前后的环境背景。结果表明,大约60-25kyr BP(MIS3)气候整体湿润,25-12kyr BP,这里气候干旱。12-7kyr BP之间,环境又逐渐湿润。但是,7.2-6.4kyr BP之间气候又突然干旱,而后迅速变得湿润。b.根据农业考古调查发现的粟和黍类植物的碳同位素分析说明,从仰韶文化半坡期到常山下层文化时期,植物碳同位素值持续偏正,说明降水不断增加。此后,到桥村类型和东周时期,植物碳同位素一直朝偏负方向发展,表明降水持续减少,气候干旱。4.农业起源问题实质是探讨采集狩猎经济如何向农业经济过渡的问题,而并不只是追溯栽培作物最早何时出现的问题。采集狩猎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过渡主要体现在由以下几个方面:a.栽培作物向农作物转变。b.石刀组合取代磨盘、磨棒和石镰等农业工具组合。c.相互独立的栽培作物中心向统一的农业发展中心转变。d.人类由居无定所的流动生活方式向定居生活的转化。5.关于农业起源地区、时间与原因等问题。a.中国北方旱地粟作农业的两个主要作物品种粟和黍的起源地可能略有不同。粟可能主要起源于中原,而黍的起源地可能在中国北方的森林—草原过渡地带。b.中国北方农业起源时间与原因也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受8.2kyr BP的气候事件,农业起源于8 kyr BP前后。另一种可能受7.2-6.4之间气候干旱事件的影响,农业起源发生于7 kyr BP之后。c.中国北方农业起源可能并不是同一时期,发展阶段也略有不同,很难用一种模式来解释。
其他文献
软件测试是软件系统工程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和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找出软件中潜伏的各种错误和缺陷。软件自动测试技术是
针对炭素焙烧炉温度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难稳定性较差,通过实验与分析,提出铝用炭素焙烧炉温度控制器改进研究。首先对PID参数进行预整定,选取适当的输入状态信号,同时对输入
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检察机关决策机构的检委会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完善,使其在保证检察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好检察一体原则,发挥检委
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车床液压振动尾座装置,分析了运用该装置进行振动钻削的机理,并叙述了运用该装置进行振动钻削的实验结果,证明可获得高质量的钻孔效果.
主要根据经济学对就业问题的分类,从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选择性就业问题等三个角度,分析当前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原因,并提出促进研究生就业的对策:鼓励研究生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应用系统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得到各级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测试队伍,如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经济单元。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是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2001年11月,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发
我国国有企业集团的产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集团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有效的财务治理是国有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一些管理先
宋徽宗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在绘画史上却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更是一位开创者和推动者。他把绘画并入科举,以画取仕,其当政期间所创建的"画学"教育,培养了许多
【正】1简介本文作为孕前遗传学风险评估的一部分,为医疗服务人员提供产前遗传情况的概览[1]。为准备怀孕的夫妇提供可以考虑采用的风险防范策略。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