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情境教学的关注,是目前课程改革的核心话题,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情境教学已成为很多教师的共识,但是,当今课堂上情境创设却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情境的运用延伸不够。大多数教师创设情境还是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教学经验,往往只是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为情境而情境。事实上,情境的设计应该存在于每一个环节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文中,笔者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失调理论等情境教学理论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分别在课初导入、新课教学、课尾结课的不同环节下,师生活动、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的不同特征,研究情境创设的素材,探索情境创设的策略。为了探究该研究的可行性和作用,本人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并通过对教学实验工作的分析,得出在课堂的不同环节,由于教学任务的指向不同,情境的功能也应不同。在课初导入时,情境创设上主要从唤起学生的兴趣出发;而新课教学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围绕引起认知冲突或设疑释疑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来创设情境;在课尾的情境则多是总结归纳、拓展延伸等。通过直接观察、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方式,证明在课堂的不同环节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有区别的,恰当的情境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充分运用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