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檗是我国东北阔叶红松林的主要伴生树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是我国东北闻名的三大硬阔和我国三大药用木本植物之一。集药用、材用和观赏价值于一身,具有较高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远景。但其具有较深的休眠特性,这对于生产人工繁殖等带来了诸多不便。本实验采用了黄檗种子为实验材料,根据其自身休眠特性,发芽率低等特征,对其解除休眠的方法,以及打破休眠过程中种子生理机制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利用低温层积与变温层积,低温层积与激素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每10天取样测查发芽率,分别低温4℃与10℃处理,得知4℃层积种子发芽率高于10℃层积处理的种子。在变温处理之后种子发芽率明显增高。故认为4℃低温层积是打破种子休眠的最佳温度。2、激素与低温层积结合处理种子发芽率明显提升。分别取不同浓度梯度的GA、6-BA、NAA处理种子,发现采用100mg/L的6-BA溶液,500mg/L的GA3溶液,10mg/L的NAA溶液浸种处理后结合4℃低温层积打破黄檗种子休眠的效果最佳,可明显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对解除种子休眠很有效。3、种子萌发需要能量,种子体内代谢离不开各种能量内含物质。根据上述结论利用4℃低温层积种子,定期测定种子体内内含物的含量变化。得出结果为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小幅度的增加后逐渐平稳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增高再降低。淀粉含量大体上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粗脂肪的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4、内源激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种子萌发。在黄檗种子休眠解除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固相萃取提取和HPLC方法结合测定了GA、IAA、Z、ABA四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其中,GA、IAA、Z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ABA含量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说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生长素和玉米素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则抑制细胞增长,阻碍种子萌发。5、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既是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同时也是黄檗的主要药用成分。在黄檗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三种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可以明显看出小檗碱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药根碱,含量最少的则为掌叶防己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