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信号发生器调理通道模块设计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冲信号发生器是一类重要的测试电路激励源,它可以产生幅度、周期、电平等参数可调的脉冲信号。从脉冲信号发生器结构而言,主要决定信号幅度、电平等参数的是脉冲信号发生器的模拟通道。本文主要研究脉冲信号发生器的信号模拟调理技术,在大量的理论分析与电路仿真下,制定了信号模拟调理方案,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完成对最高频率为330MHz脉冲信号调理的模拟通道模块设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脉冲波形特征分析与通道方案设计基于带宽信号的模拟调理通道研究,分析频率最高为330MHz脉冲波形的时域频域特性,确定本论文的模拟通道的带宽,以及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以带宽理论分析为基础完成信号模拟调理通达的带宽设计,并为以下脉冲信号模拟调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2)幅度调理研究与脉冲调理电路设计对于重复频率为1μHz~330MHz带宽脉冲信号进行幅度调理,在不同频率下满足不同的幅度指标,存在运算放大器的压摆率参数限制,采取幅度指标模式的划分,在高带宽放大器模式与高电压放大器模式下采用多种放大器对不同频率段的脉冲信号进行配合调理。此外,运用了多级放大调理技术,有效解决运算放大器受到增益带宽积限制等问题,实现330MHz脉冲信号输出5VPP,以及50MHz脉冲信号输出最高幅度为20VPP的幅度指标。(3)电压窗拓展与偏置电路设计针对本论文对重复频率为1μHz~330MHz带宽脉冲信号进行加偏调理,达到最高±20V的电压窗指标,对大范围带宽脉冲信号实现±20V电压窗拓展调理给模拟通道带来巨大的难题,结合基于运算放大器的低频加偏调理技术和基于偏置器加偏高频调理技术能够完成偏置电路设计,此外本文设计可变电压源给运算放大器提供电压电流,还设计出偏置电压源为加偏电路提供直流偏置。(4)驱动增强型电路设计阻抗切换功能可以体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先进性,对于本论文的输出阻抗5Ω/50Ω可切换,且源5Ω至负载12Ω能够输出最高幅度7V,这就要求了电流驱动能力,因此采用了负载共享配置模式技术对信号进行调理,增大电流驱动能力。
其他文献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骨髓中髓系原始细胞克隆性增殖并向外周器官浸润为特征。以化疗、移植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而复发常常导致预后不良[1]。嵌合抗原受体(CAR)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融合蛋白,主要由胞外的抗原识别区、跨膜区和胞内的T细胞信号传导域组成[2]。理想的靶抗原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特异性,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3]。
在当今中国文化要走出去的国际战略背景下,培养能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进行文化交流传播的新青年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迫切需求。高中阶段,作为语言学习进步的黄金期,对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要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也要能用英语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课标》对于文化知识的要求中也提到了需要学生能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
人工智能,又称为AI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在各个方面的应用,AI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新闻传播领域。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下新闻传播伦理问题的研究,从传播者、受众、传播控制的角度分析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现状,总结了传统传播不同于人工智能传播的一些特点。对六个主要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新闻传播伦理构建中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策略两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改善人工智能环境下新闻传播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力是社会前进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进而决定了社会治理形式。本文通过梳理1949年以来我国乡村治理制度变迁的历程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其技术进步缓慢,风险规避意识强烈,生产剩余及积累有限。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贯彻外生的以重工业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推行农业生产集体化,人民公社全面建立,乡村治理制度随即发生
<正>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此次会议传递出"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制度的强烈政策信号,迅速成为社会热点。作为传递福利政策和参与慈善服务的社会工作,
期刊
班级环境是一个文化环境。创建开放性班级既有利于打造特色班级,也是快速提高班级凝聚力的良方。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巧用“四策略”,培养班级精神,创新班级活动,凝聚班级团队,开展特色班级评价,有助于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界关于中国村社集体的认识分歧巨大。村社集体是勾连国家与社会、上层与基层、政党与群众的结构“接点”,也是勾勒传统与现代、内生与外源、革命与改革制度变迁的历史叙事“接点”,用历史制度主义研究村社集体的过去、现代与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优势。文章从结构与历史两个层次,展开了村社集体的本体论、村社集体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村社集体在治理结构中的功能等三个方面的讨论。中国村社集体是家户制的社会本源与现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