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的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及影响宫颈癌近期放疗疗效的不良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03月~2015年0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初治的132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所有病例经本院组织病理学诊断均为宫颈癌,在我院行体外照射联合内照射治疗,并给予同步化疗增敏。外照射均采用调强放疗IMRT(5野或7野),外照射A点总剂量为45-50Gy/23-26f;内照射采用图像引导的三维后装治疗IGABT,内照射A点总剂量为24-30Gy/4-6f,第一次后装治疗在完成40Gy外照射剂量后或外照射快结束一个星期前实施,1-2次/周。后装施源器采用fletcher施源器或阴道塞或插植。在外照射开始1个星期内给予同步化疗增敏,使用顺铂或奈达铂单药进行。对患者的近期放疗效果及早期、晚期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评估,并对影响近期放疗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治疗,90%(27人)的Ⅱ a期患者HR-CTV达到87GY,79.0%(15人)的Ⅲa期患者HR-CTV达到90Gy,92.8%(77人)的Ⅲb期患者HR-CTV达到92Gy。治疗结束后,84例(63.6%)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26例(19.7%)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4例(3.0%)患者肿瘤较原病灶增大(PD),18例(13.7%)患者肿瘤缩小不明显(SD);共110例病人治疗有效,缓解率(RR)为83.3%,22例患者治疗无效,残留率为16.7%。放疗近期疗效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总治疗时间、A点总剂量、是否贫血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增敏药物及放疗前SCC-Ag是否阳性无关(P>0.05)。治疗结束后有64人出现骨髓抑制,34人出现Ⅰ级放射性直肠炎,2人出现Ⅱ级放射性直肠炎,32人出现Ⅰ级放射性膀胱炎。随访1年时,16名患者出现局部复发,1年的盆腔局部控制率为71.2%;7名妇女出现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的部位是骨。当制作最后的结果列表时,10名患者(7.6%)死亡,其中有1例患者因非肿瘤因素死亡。放疗结束1年后无病人出现骨髓抑制,9人出现Ⅰ级放射性直肠炎,8人出现Ⅰ级放射性膀胱炎,2人出现Ⅰ级放射性膀胱炎。结论:调强放疗联合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具有较好疗效,其不仅可以提高宫颈的局部剂量,还有效地减少了膀胱、直肠的损伤,有较低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肿瘤的临床分期、直径大小、病理类型、总治疗时间、A点剂量、是否贫血及组织分化程度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放疗疗效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