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2010年4月、9月和2011年6月、11月4个航次调查在黄海取得的现场悬浮体及CTD观测资料,结合MODIS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基于MODIS第4波段反射率的表层悬浮体浓度(SSC)的反演模型,反演出黄海表层悬浮体的月际分布。综合对现场实测资料及遥感反演结果的分析,本文研究了黄海悬浮体分布的总体特征及季节变化,结合9个关键断面的悬浮体分布特征,对不同季节黄海悬浮体扩散路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悬浮体分布、扩散的控制因素和沉积动力机制。研究工作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黄海悬浮体分布主要有苏北浅滩、山东半岛北岸及成山头3个悬浮体浓度高值区,分别对应3个来源,即苏北浅滩和成山头附近海域的再悬浮泥沙,以及通过渤海海峡输运至黄海的黄河悬浮泥沙。2)黄海悬浮体的分布及扩散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季,由于冬季风形成的波浪与沿岸流强盛,黄海海域3个悬浮体浓度高值区明显,其中山东半岛北岸与成山头形成一条连续的高悬浮体浓度水体条带;春季,由于波浪及沿岸流减弱,黄海悬浮体浓度显著减小,山东半岛北岸与成山头成为2个独立的高值区,表明其不同的悬浮体来源;夏季,仅苏北浅滩形成由于强潮流导致再悬浮的悬浮体浓度高值区;秋季,由于季风的转换,风浪作用加强,黄海悬浮体浓度显著增加,并逐渐过渡到冬季分布状态。3)受海洋动力环境的季节变化影响,山东半岛泥质沉积体处于一个不断改造的过程。冬季在强劲风浪和沿岸流的作用下,黄河三角洲附近区域的再悬浮泥沙沿山东半岛北岸输送,绕过成山头并继续往南扩散,为山东半岛泥质沉积体供应大量泥沙;春、秋季,波浪及鲁北沿岸流显著减弱,黄河口区悬浮泥沙的供应显著减小,而成山头附近区域海底受潮流和波浪侵蚀,大量泥沙再悬浮,沿山东半岛泥质区外围向南扩散,使山东半岛泥质沉积体形态发生改变。4)MODIS第4波段反射率与实测数据拟合良好,并据此初步建立了黄海悬浮体浓度的遥感反演模型,反演结果与现场实测悬浮体数据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可以相对定量地揭示黄海悬浮体分布及扩散的季节性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