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污染、酸雨、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人体健康、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具有其他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城市森林在新世纪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城市森林理论、实践及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深圳市为例,以景观生态学、系统工程学、城市生态学、林学等学科为理论依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ViewGIS和ArcGIS为支持手段,提出了一套系统化、层次化、实效化、定性与定量化的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深圳市城市森林建设水平作出了数量化评价,为城市森林评价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从市域、市区两个尺度对深圳的城市森林进行生态规划,旨在为全市城市森林的规划布局、发展模式与建设标准的确定、群落树种选择与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综合重要性排序表明在衡量城市森林建设的18项因子中,城市森林覆盖率的重要性最大,达到了12.19%,其次是乔灌草结合度指标和破碎度指标,分别为10.85%、8.44%。说明在城市森林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应达到足够数量的森林绿地面积,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同时也需要合理安排城市森林的结构和布局,以此提高城市森林的生态质量和服务功能。 (2) 根据本研究建立的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深圳市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值为0.769,处于第Ⅱ级上游水平,属于城市森林结构、布局较合理,功能价值较高,建设较好的程度。 (3) 深圳市的城市公共绿地存在着布局不合理、服务半径过大、部分地区存在盲区等问题。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对公共绿地(A≥0.5hm~2)的景观可达性进行分析,当公共绿地服务半径为500m时,绿化服务盲区面积为10659.98 hm~2,当服务半径为1000m时,绿化服务盲区面积为5781.28hm~2,市中心的绿地景观可达性较好,服务盲区主要集中在南山区和福田区的结合部、罗湖区的东门商业区和南山区。通过对绿化服务盲区的识别,在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新的绿色斑块,以公园形式拓展新的公共绿地,规划后的500m和1000m服务半径对应的绿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