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及调节区域气候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户作为该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感知及选择偏好直接影响着其环境行为,这不仅关系到生态保护计划的执行效果,更直接影响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的发挥。基于此,本文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基于入户调查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可管理性、脆弱性、损害程度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农户对草地、森林、湿地、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感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农户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选择偏好,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感知对其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对农田供给服务、森林调节及文化服务、草地支持服务的重要性感知较强,其中,重点保护区对农田供给服务的感知最强,且性别、文化程度、草场面积、环境政策是影响重要性感知的主要因素。农户对农田供给、调节、文化服务及湿地支持服务的可管理性感知较强,其中,恢复治理区对农田供给服务的感知最强,且年龄、生计方式、环境政策、地区虚拟变量是影响可管理性感知的重要因素。农户对草地供给、调节、支持、文化服务的脆弱性感知最强,其中,经济示范区农户对农田供给服务的感知最强,且文化程度、生计方式、环境政策是影响脆弱性感知的主导因素。农户对草地供给、调节、支持、文化服务的损害度感知最强,其中,经济示范区农户对草地文化服务的感知最强,且年龄、耕地面积、环境政策是影响损害度感知的主要因素。(2)农户对草地供给服务的选择偏好最强,调节服务次之,支持、文化服务较低,且经济示范区、重点保护区、恢复治理区农户均更偏好于供给服务。农户对供给服务的偏好主要受其重要性、脆弱性、损害度感知影响,调节服务的偏好仅受重要性感知影响,支持服务的偏好受可管理性、损害度感知影响,文化服务的偏好受重要性、可管理性感知影响。此外,草场面积、牲畜数量、地区虚拟变量及年龄、文化程度、生态政策支持度也影响农户的选择偏好。(3)农户对森林调节、供给服务的选择偏好较强,对文化、支持服务的选择偏好较低,其中,重点保护区农户对调节服务的选择偏好最强,而恢复治理区农户对供给服务的选择偏好最强。农户对供给、调节、支持服务的选择偏好主要受各自脆弱性感知影响。此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牲畜数量、生态政策支持度也对农户的选择偏好有一定影响。(4)农户对湿地调节服务的选择偏好最强,文化、支持服务次之,供给服务较低,其中,重点保护区、恢复治理区、经济示范区农户均对调节服务的偏好较强。农户对供给服务的偏好主要受损害度感知影响,调节服务的偏好受脆弱性、可管理性感知影响,支持、文化服务的偏好受脆弱性感知影响。此外,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生计方式、务农时长、生态政策支持度等也对农户的选择偏好产生影响。(5)农户对农田供给服务的选择偏好最强,调节服务次之,支持、文化服务相对最低,其中,不同生态功能区农户均对供给服务的选择偏好最强。农户对供给服务的偏好主要受脆弱性、损害度感知影响,调节、文化服务偏好主要受脆弱性感知影响,支持服务偏好受可管理性、脆弱性感知影响。此外,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务农时长、耕地面积、牲畜数量等也影响农户的选择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