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生猪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bea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肉作为我国居民主要的肉类食品,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但由于生猪从养殖到销售环节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生产技术落后,相关部门也不能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使得猪肉食品安全问题近期频频发生。因此,对于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生猪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有效跟踪和监管,实现猪肉产品可溯源,让人们吃到放心猪肉,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开展实施“生猪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的研究,目标为了实现对猪肉产品在养殖、屠宰加工、流通以及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经过分析生猪质量安全追溯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采用物联网RFID技术,设计了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系统结合生猪在养殖、屠宰加工、流通、销售四个环节的实际生产环境,充分发挥RFID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特点,灵活运用RFID标签的读和写功能,选择恰当的RFID标签的介质和参数,合理设计读卡器、读写器的感应距离和安装位置,提出以RFID标签和信息采集终端为主,并结合二维条码个体标识的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用户和监管部门,分析猪肉在生产过程中的流程和实际需求,设计实现了生猪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经测试结果表明,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标签识别技术对猪肉生产过程精确跟踪,可达到猪肉安全精确溯源的目标。本文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RFID系统在对大量标签个体识别时出现识别效率低的问题,对其Aloha防碰撞算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并将改进优化的RFID技术与生猪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密切结合,为产品生产链量身定制硬件、网络和软件系统,对猪肉产品进行一对一的精确定位,并实现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查询。系统初步在猪肉生产过程中引入物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产品进行定位的同时,积累了可追溯的生产数据。本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能够实现对生猪生产过程中各个流通环节信息的跟踪追溯,使猪肉在生产过程中透明化,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推动了整个生猪行业的发展。同时,本文研究的内容如果能够延伸到其它的食品产业,将极大的改善我国当前的食品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入侵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内吞机制。方法利用氯丙嗪(CPZ)、制霉菌素(NT)分别预处理SK-N-SH细胞,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靶细胞中EV71 m
硼中子俘获疗法是一种选择性生物靶向核素治疗方法,最初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相较于肿瘤治疗的其他传统方法,具有靶向性好,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特点,一直被认为是可以成为
初中生学习语文有两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根据我多年教学经验及其效果来看,我认为这要从提高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下手,而且必须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抓才有可能见效。
对称密码体制中的分组密码具有速度快、易于标准化和便于软硬件实现等特点,在计算机通信和信息系统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量子计算机的角度考虑,结合Grover量子搜索算法
戊二醛因高效、低毒 ,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处理 ,但其消毒效果受理化性质、温度、p H值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 ,应注意如下问题。  配制之前应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电针(EA)介入对术后肠梗阻(POI)大鼠小肠动力的干预作用,探索EA治疗POI的肠道Cajal间质细胞(ICC)调控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
目的观察"通督启神"法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对APP/PS1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内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8)、药物组(n
采用单矿物浮选、ζ-电位和芘荧光探针,研究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和阴离子捕收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在长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特性。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pH=2.0时,相同浓度的单
本文基于悖论视角,建立了有关竞合模式的两个维度:竞合的平衡程度和平衡竞合的强度,并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用于检验渠道竞合的这两个维度对制造商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
当前,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从追求高速度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涉及各领域和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不断创新。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