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2P(Peer-to-Peer)网络日益流行的同时也为蠕虫提供了温床。最近,一种新型蠕虫——P2P蠕虫的出现,使网络面临新的威胁。这种蠕虫利用P2P系统进行传播,使其传播更加隐蔽、精确。因此,对基于P2P网络的蠕虫及其传播规律、防护技术的研究十分迫切,因而成为近期在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对P2P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方面。通过对P2P蠕虫传播模型的研究,可以得到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规律,进而研究抑制蠕虫传播的方法。本文在分析P2P蠕虫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仿真的方法来研究P2P蠕虫传播行为,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其传播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了网络蠕虫行为特征,提出一个简单的蠕虫模拟框架,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抽象,采用了分层的方式(具体分为宏观层和微观层)模拟蠕虫的传播。将宏观层的数学分析模型和微观层基于包级别的仿真技术结合,优势互补,从而避免仿真粒度过粗或过细带来的问题。2.深入研究了无结构P2P网络蠕虫(UP2P——Unstructured P2P)的模拟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个UP2P蠕虫传播仿真系统——UP2PWS。系统的设计思想是,通过UP2P蠕虫传播的数学模型来刻画和研究UP2P蠕虫在宏观层的传播规律,通过模拟蠕虫在网络中的真实活动来实现UP2P蠕虫在微观层的仿真,并选取了一种广泛应用的无结构P2P网络——Gnutella作为蠕虫传播的媒介,对其进行基于包层次的仿真。论文对系统架构、工作流程、UP2P蠕虫宏观层模拟、微观层模拟等实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3.通过改变蠕虫传播条件,在UP2PWS系统上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并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UP2P蠕虫传播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蠕虫传播模型和仿真实验环境是有效的,能够真实反映UP2P蠕虫的传播过程,能够为蠕虫传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及参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