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绿青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asonzhong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IT中毒模型,观察CIT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CIT毒素进行染毒处理。2.通过酶标仪(MTT)检测不同浓度CIT,不同作用时间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3.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CIT,不同作用时间对内皮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4.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内皮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ax、Bcl-2、Caspase-3、Caspase-7、Caspase-9,PARP的表达水平。结果1.CIT降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细胞活性越减弱(P<0.05)。黄绿青霉素通过阻止人脐经脉血管内皮细胞中DNA的分裂使细胞滞留在G0/G1期,并使S期延长(P<0.05)。2.CIT在10μg/L,20μg/L的作用浓度均可引发细胞凋亡,高浓度CIT组凋亡更明显(P<0.05)。3.CIT染毒HUVECs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增高,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降低,高剂量组变化更加明显(P<0.05)。4.CIT染毒组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片段明显增高,PARP降解产物的含量也呈增高状态,且高剂量染毒组更加明显。结论1.CIT通过阻止人脐经脉血管内皮细胞中DNA的分裂使细胞滞留在G0/G1期,阻止细胞分裂增殖,从而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且随CIT浓度的升高,滞留作用越明显。2. CIT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由此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或可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3.CIT能够改变Bax/Bcl-2的比例形成同源二聚体,启动线粒体凋亡,上调活化的caspase-9含量,从而形成级联反应进一步活化caspase-3,并识别其底物PARP并使之降解从而阻止了PARP对损伤DNA的修复功能,最后导致细胞凋亡,而由此引起的血管内皮受损,可能成为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使动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病程短、死亡率高。HCC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清楚,相关研究发现miRN
用传输矩阵法计算了光量子阱结构的传输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光子的束缚效应将导致频率的量子化, 光子禁带中出现多个束缚态, 且束缚态的个数与阱光子晶体的周期数相等, 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