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的统治者在承继和吸取前朝治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的治国方略,从而使得北宋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北宋初期重视科举而轻视学校的现象却日渐突出,一度成了缓解社会矛盾、改革社会政治、经济,消除积贫积弱状态的焦点。为缓解科举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有识之士大力倡导教育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兴办太学这一古代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调整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走出培养人才与选拔人才的恶性循环。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兴学后,逐步形成了全国性官学系统,即以国子监和太学为中心,同时诸多专科学校以及地方学校相配套发展。经过兴学和教育政策的调整,官学内部的管理体制也日渐成熟。其中,太学学官的选拔录用、太学考选内容与形式、太学的学规订立均成为定制。北宋太学的改革屡次以失败告终,但改革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当今国内的教育改革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本文除结语部分外,共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绪论,从太学的定义入手,探讨太学与国子学、四门学、国子监之间关系,梳理宋代太学的渊源,为下文的论述提供前提并奠定基础。一,介绍北宋太学的渊源,回顾宋代之前太学发展的概况,包括先秦时期的太学、秦汉时期的太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太学、隋唐时期的太学,分析太学在宋之前发展的基本路径。二,介绍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从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等方面,概述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并分析北宋太学改革的内部动因。三,论述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历程,包括北宋初期的太学,“庆历兴学”时期的太学,“熙宁兴学”时期的太学,“崇宁兴学”时期的太学;分析各时期改革者为改革太学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在改革过程中太学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四,分析改革者在北宋太学在教育改革历程中采取的各种举措,从改革太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师的聘任制度,改革太学生的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的介绍。五,总结北宋太学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和对今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