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及抗源的初步筛选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秋冬番茄主产区右江河谷地区的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普遍,且日趋严重,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此病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发病严重,俨然已成为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番茄种植过程中选用抗病品种是降低病害发生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对此病的抗性育种研究较少,市场上缺少能进行推广种植的抗细菌性斑点病的番茄品种。对番茄采用人工接种进行抗性鉴定是番茄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番茄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表现受到番茄品种、病原菌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苗期植株、种子进行接种条件的研究,根据各接种方法的特点,对主要影响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和种子接种方法对74份番茄种质进行抗性鉴定,实现抗源的初步筛选,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育种奠定基础,结果如下:(1)从田阳县那坡镇发病的番茄植株上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科赫氏法则验证为致病菌,经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等鉴定方法,认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2)对前人采用的4种病情指数分级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级标准下的病情指数之间呈线性或幂函数关系,试验建立了不同标准之间的回归方程,经过检验,说明函数模型可靠,可实现不同标准下的数据相互转化。(3)对人工苗期接种条件进行优化:最佳的接种方法为茎干接种法和针刺叶片接种法,接种苗期为3~5叶期,接种浓度采用1×108cfu/ml,保湿时间在60h以上、温度在19.5~26.7°C,接种后14±2天进行病情指数统计。(4)对病原菌接种于种子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对种子接种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浸种法最适宜接种浓度为1X 109cfu/ml,接种后病情调查时间在接种后25~30天,接种后环境温度维持在23℃~26.7℃。(5)利用优化的条件,对74份番茄种质进行苗期和种子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两种接种方法下,26份番茄种质资源的鉴定结果一致,占鉴定材料的35.14%。苗期茎干接种法中无免疫品种,抗病品种9份,占12.32%,耐病品种22份,占30.13%,感病品种40份,53.42%,高感品种14份,占18.91%;种子浸种接种法中抗病品种13份,17.8%,耐病品种37份,占50.07%,感病品种10份,占13.70%,高感品种14份,占18.91%。
其他文献
当今有线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媒已在城镇普及,在一些发达地区人们已获得有线电视的宽带服务,而广大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居住分散等的制约,有线电视还未普及,若采用城镇
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特别是在广东深圳地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无线电设备架设"黑广播",发送内容低俗、涉黄的虚假医药广告,对正常的无线电通信秩序造成干扰,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严
工业X-CT(Industri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ICT)是工业用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或工业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的简称。自诞生以来,其发展和应用令人瞩目,特别是在无损
本刊讯2015年10月15日,由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局、黑龙江省无线电监测站组织的“2015年全省无线电安全保障技术综合演练总决赛”在鹤岗市举行,并同时开展了纪
本刊讯2015年10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在银川召开。会议听取了宁夏自治区无委办关于无线电管理工作、"十三五"规划草案编制情况的汇报,以及宁夏军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