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读对于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泛读教材作为泛读教学的媒介和泛读训练的工具,其编写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如何才能编好一部对外汉语泛读教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选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的《风光汉语中级泛读》(Ⅰ、Ⅱ)以及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的《拾级汉语泛读课本》(5~8级)这两部中级汉语泛读教材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从编写体例、生词、课文三个方面对两部教材进行考察,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泛读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帮助。本文共四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从泛读训练的目的和泛读教材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论证了选题意义,然后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接下来,我们针对对外汉语泛读类教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最后介绍了我们在考察和分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风光》与《拾级》编写体例对比分析。我们从教材整体结构和教材单课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两部教材编写体例上的异同,并对两部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了评价。最后就如何完善泛读教材的编写体例提出了改进建议。第三章为《风光》与《拾级》生词对比分析。我们主要从生词数量和生词等级两个角度进行了考察。首先,我们通过较为细致的统计,明确了两部教材的生词总数以及各册、各课之间生词数量的变化情况。其次,我们统计了两部教材的生词等级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册中不同等级生词的分布特点。最后,我们结合统计分析的结果,对泛读教材生词部分的编写提出了改进建议。第四章为《风光》与《拾级》课文对比分析。首先,我们对两部教材的课文篇幅进行了统计分析。接下来,我们结合学者的观点和两部教材的实际情况,对课文体裁和题材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两部教材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课文进行了归纳,分析了两部教材中各种体裁、题材课文的数量和分布特点。最后,我们结合统计分析的结果,对泛读教材课文部分的编写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