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对社会发展的一个长期挑战。生态效率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代表着社会活动所实现的经济价值与其造成的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通过生态效率来衡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试图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检验生态效率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关于生态效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效率与创新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生态效率概念的内涵与发展,归纳出生态效率定义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最大化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使得资源消耗、污染排放与废物排放最小化。其次,对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情况进行介绍,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随后,通过建立生态效率与创新能力的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07-2014年30个省市的生态效率与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实证结果。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2007-2014年,中国平均生态效率为0.697,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激化,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就四大经济板块而言,四大板块之间生态效率与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耦合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协调度呈现出由两极向中间上升的趋势;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越向内陆地区越低,但8年间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西部地区越往西北方向发展失调现象越严重,且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失调状态;东北地区协调度呈现由下至上逐步递减的分布态势。(3)创新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