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意味的生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ru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艺术作品为什么能传达出丰富的审美意味?这历来是中外美学力图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本文力求回答的问题。 本文将艺术意味界定为一种审美情绪体验,根据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思路,本文提出审美情绪本身具有将自身客观化的潜在“赋形”因素:(一)情绪的感性色调;(二)记忆之“象”;(三)情绪的韵律。这些因素提供了通过艺术符号的形式描绘、暗示、传递情绪意味的可能。为解决“艺术意味的生成”的课题提供了立论的基础。 其次,本文从分析一般符号入手,揭示了艺术符号的特殊性,和表现人类情感的独特方式:艺术符号以迥异于一般符号的逻辑方式,采用诗意逻辑的方式去应接审美情感的赋形因素,从而使审美情感得以完美地表现。 这一过程的成功实现意味着艺术符号转化为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当文本的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形成的时候,也就是艺术意味完满生成的时候。 由此,艺术意味的生成不再是一个不可言说的问题。
其他文献
2019年4月12日,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高端论坛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围绕研究生教育的基本问题研究及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等主题展开讨论
随着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延伸,教师的职业角色和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内涵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全新变革。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课程
目的: 测定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PBMV)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
传统文化近代化是贯穿整个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主题之一。近代以降,因欧风美雨、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文化便具有了极强的挑战性与选择性。在西学的传入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