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双版纳傣族是一个经济相对比较富裕的民族,然而其教育却明显滞后。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目前在我国受重视的程度已达至空前,可西双版纳傣族的基础教育状况却让每一位关注和关心民族地区发展的有志之士不容乐观。本文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基础,以西双版纳傣族基础教育当前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在回顾西双版纳傣族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基础教育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发现并总结了西双版纳傣族基础教育当前主要存在学生入学率和升学率低、辍学率高、厌学情况严重等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傣族与各民族存在共性的(普遍观念、现行生产方式、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学校教育失误、现行教育体制存在弊端等)和具有傣族特征(傣族特有的一些观念、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宗教因素、社会习俗、语言习惯、家长对子女入学的消极态度等)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本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并就当前主要问题,从促进西双版纳傣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高度,结合当前实际,对与基础教育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政府职能部门、教师和傣族群众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对策建议。其一,对政府职能部门,建议进一步落实重视基础教育的理念,真正实现基础教育优先发展;设立少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区,照顾弱势群体;加大市场经济的渗透和改革力度,促进民族地区生产方式的自主性变革;强化政府的办学行为,改进领导干部的考核和晋升方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快教育法制建设,依法治教等。其二,对教师,建议真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爱岗敬业;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育人能力;彻底更新观念,彻底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行“绿色证书教育”,促进教育与经济相结合;坚持低年级双语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对学生进行多元一体化教育,造就具有现代人文素质的一代新人;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活动,做“社区型”教师等。其三,对傣族群众,建议加强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尊重“一体”;加强本民族自为的民族意识,发展“多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大力发展本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反对封建迷信,阻止宗教影响教育;加强竞争意识,坚持科技创新等。希望通过对这一现实问题的系统理论研究,引起相关人士尤其是傣族同胞自身对本民族基础教育和提高民族人口素质的高度重视,并希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能够改变西双版纳傣族目前的基础教育状况,从而促进傣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