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的实践本性——马克思的《手稿》、《提纲》、《形态》共产主义思想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a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认识一种思想的发展,必须在思想上同时了解这一思想产生和发展时所处的意识形态环境,必须揭示出这一思想的内在整体,即思想的总问题。”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亦是如此。实践概念首先是共产主义的理论起点。它一方面打通了经验世界和理论世界;另外,也蕴含了现实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意义。通过实践概念,马克思获得实践辩证逻辑,以及以此逻辑为核心的唯物史观,这些均作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逻辑内核而存在着。从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来看,它基本上是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形成同步,两者不论从理论内核和价值旨趣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在马克思这里,实践概念具有的三重维度,即价值性维度、现实性维度以及逻辑性维度。通过这三重维度,马克思把人、自然、社会、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理顺,使自由与必然、存在与本质、个性与类、对象化与自我确证之间的矛盾并在历史视野中合理地解决。所以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应当基于实践本性。不去苛求共产主义的社会模式和具体制度,而从本性去审视共产主义所要传递的全新理念。在具体的时代中,把握共产主义所蕴含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由和谐的实践品格。  
其他文献
消费既是经济活动的属性,又是人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消费不但对每个消费者作用很大,而且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中也是“时代的主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确立和
当今时代,人的精神世界的状况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不论从党的理论指导、国家政策方面还是从民众的现实生活方面都可以看出这一现象的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学位
本文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为论题,着重探讨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一般理论哲学的本质区别。文章由引言和三个部分组成。引言对选题的由来及意义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
忧患意识古而有之,但近些年来,多次出现在中共中央的重要文献中。忧患意识的研究已成为国家和学界普遍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儒道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利用四川省1961-2014年147个地面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与四川省春玉米观测资料,运用气象干旱对农业影响评估综合指数,建立四川省春玉米生育期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