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种持久性污染物,对生物体存在潜在的雌激素效应;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对生物体内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造成影响。随着地表水、沉积物以及大气环境中检测出内分泌干扰物的浓度越来越高,因而引起广泛关注,迫切需要寻找一条高效处理含内分泌干扰物废水的方法。本文选用玉米芯基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其对双酚S(BPS)、双酚A(BPA)、双酚F(BPF)和4,4′-硫代二苯酚(TDP)等四种典型EDCs的吸附性能。使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SM)中的中心设计模型(CCD),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和pH对BPS和BPA吸附量的影响,优化了最佳吸附条件。吸附BPS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244 min,吸附剂用量0.2 g/L,BPS溶液初始浓度88.4 mg/L,pH 4.3。活性炭吸附BPA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238 min,吸附剂用量0.2 g/L,BPA溶液初始浓度90.0 mg/L,pH 6.3。使用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表明,Langmuir和Koble-Corrigan吸附等温线模型能较好的描述CCAC对BPS和BPA的吸附过程,在298 K时,CCAC吸附BPS和BPA的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分别为617.29 mg/g和770.09 mg/g。热力学参数表明,CCAC对BPS和BPA的吸附均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动力学研究表明,准二级动力学能够较好的描述BPS和BPA在CCAC上的吸附行为,吸附速率受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的联合控制。为进一步探究CCAC对双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过程,研究了CCAC对BPF和TDP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溶液的初始浓度和温度对BPF和TDP吸附量的影响。热力学研究表明,BPF和TDP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298 K时,CCAC吸附BPF和TDP的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分别为583.15和809.12 mg/g;Redlich-Peterson吸附等温线也能够较好的描述BPF在CCAC上的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显示BPF和TDP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BPF和TDP的吸附过程,吸附受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共同控制。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等对玉米芯活性炭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玉米芯基活性炭对BPS、BPA、BPF和TDP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是处理水体中酚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很有前景的吸附材料。